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易中天探寻祖宗18代 深夜收到70多年前死亡名单

2014年04月15日 08:51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前提是故事必须真实,不能编造。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疑问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寻访家族历史之旅。

  陈冲、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及阿丘决定踏上了寻根之旅,央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记录了他们如何探寻属于自己的故事。4月10日,《客从何处来》在北京举办了试映会,共分为7集,预计下旬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晚间十点半档播出。制片人李伦向记者介绍,每位嘉宾拍摄20天左右,寻根过程中在其未知领域安排“迷局”,以此拍摄其与历史“第一次相遇的震惊与感动”。

  前提是故事必须真实,不能编造。

  神秘的寻根之旅

  易中天觉得像破案

  去年12月5日晚上,成都某宾馆,易中天刚到回房间,听到传真机响,一份文件传过来,易中天顺手拿起一看,是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全部姓易,再看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1岁,定睛一看,全部都是1939年9月23日去世,在同一天死。这是一份死亡名单,而且这绝对是非正常死亡,文件没有抬头,没有标题,没有署名,有落款,意思是:“这里面全部是你的亲人,他们分属于100个家庭,一个家族,在同一时刻死亡,你想知道吗?请你到营田。”(注:1939年9月23日,日军在洞庭湖东岸的湖南营田附近上岸,短短一天多,营田大部分地方相继沦陷,无数百姓被日军杀害和被飞机炸死,几乎户户遭殃。)

  就这样,易中天出发了,开始了他《客从何处来》的拍摄,他在历史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去了世代祖先的故土,第一次面对了自己从未知晓的家族秘密,凭借先祖档案和“家庭文物”,一部易氏家族的历史故事被层层打开,身为历史学者的易中天也陷入了五味杂陈的情感:他被发生在家族经历过的抗日战争中的惨案所震惊,被复杂的“幸免于难”感到无措,为意外发现的家族辉煌惊喜,为先辈超越时空的教诲感慨,他说:“参加拍摄是去年12月,历时18天,辗转十城市,还去了一趟国外。”易中天说,拍摄过程仿佛“破案”游戏,一路上都有悬念,因为当解开一个扣以后,马上就有另一个线索浮出水面。

  探寻祖宗18代

  家国命运竟如此息息相关

  这次拍摄寻根纪录片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祖宗,易中天给记者透露,他的老祖宗号太初公,是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人。踏上仕途后,被派往异国他乡,最后以身殉职,幸好,他老人家的二儿子留在了湖南老家,繁衍生息,传到他这儿,刚好18代。“我的18代祖宗战争中殉职,埋葬在异国他乡,当时,节目组把这个家族的谱系做了一张表,摊开来看就是18代,是的,他们真查了我祖宗18代。”

  易中天称,没想到通过寻根发现,自己太爷爷与晚清名臣郭嵩焘,二爷爷与黎元洪,妈妈与熊希龄,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同样,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家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从洋务运动到抗日战争,他们都赶上了。家族中人记忆深刻的,是在侵华日军炮火和屠刀下的幸免于难,至今心有余悸,不堪回首。

  易中天也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对这次寻根之旅进行挖掘,“当我在图书馆翻阅那些泛黄的档案,当我在昏暗的灯光下听专家讲那过去的故事,当我在寒冷的香山寻访母亲的足迹,当我在古城墙下遥想祖宗的音容,忽然觉得历史原来是可触摸的。”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曾灵

  他们的寻根故事

  在《客从何处来》中,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经历各不相同,这里略作“剧透”。

  演员陈冲

  陈冲想起外公,唯一记得的就是6岁那年外公自杀。长大后,陈冲偶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词典》里看到了外公的名字,才知道原来外公是“了不起”的一个人,叫张昌绍,是中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寻根之旅结束后,陈冲说对外公、爷爷等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是一个模糊而苍老的影像或概念,而是充满血肉和思想的具体的人。

  收藏家马未都

  节目组在胶东半岛顶端的镆铘岛上查证到了一段从未记载过的历史,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发生了一起死亡70人的惨烈事件,马未都父亲的弟弟也在这次灾难中丧生。悲剧发生后一个月,马未都父亲独自一人出岛当兵。在这之前,他大约是岛上最有文化的一个人,一名小学教师,也是长子长孙,被家族寄予厚望。

  艺人曾宝仪

  曾宝仪的外公1949年后颠沛流离到台湾,一别就是半生,1992年才第一次重回故土。

  主持人阿丘

  阿丘说:“之前我问我母亲,你亲人在哪儿?她说你别问。”节目做完之后,阿丘才知道母亲和她的姐姐分别了60年,“通过这个节目,母亲在我心里更清晰了,正是知道了她的悲惨人生和不堪历史,我也更学会了珍惜。”

  编导说:

  帝王将相之外的历史,才是最动人的历史

  《客从何处来》制片人李伦不愿意把这个节目归在某一个类型里,“它是一个严肃的历史节目?一个时髦的明星真人秀?都不是,是一个结合体。有意思也就有意思在这儿,内容具有严肃性,形式上又带有戏剧性和流行性。”李伦所做的,不过是为个人史包裹上一层名人的外衣。央视综合频道总监钱蔚透露,该节目研发阶段时,她希望能做出“情义中国”的概念。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节目组工作人员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国内的历史档案和资料被破坏得太厉害了。李伦在日本查资料时,发现日本对在中国布水雷的历史资料齐全得吓人,几千上万颗水雷,每一批水雷在哪儿,都有记录;欧美国家也一样,很容易就查到一两百年的民间历史。而在国内,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经常是———要不要放弃?

  资料越是欠缺,越需要他们持续地、费尽心机地去挖掘。做这个节目的过程中,编导小朱说他几乎魔怔了,忍不住也开始探寻自己的家史。4月10日下午,在《客从何处来》的试映会上,小朱在讲完自己的故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些课本上看不到的历史,帝王将相之外的历史,埋藏在普通人身上的历史,才是最动人的、最值得关注和书写的历史。”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