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旬老人创作25米漫画长卷 讲述四川小镇风物

2014年04月18日 15:15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4月12日,又逢周六,汉源县九襄镇迎来一批批前来踏春的游客。在一条小巷的尽头,几名外地游客围在一座四合院门口的宣传栏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热心地向大家讲解:“‘正月里是新年,王哥儿下山来拜年……’这是九襄镇民歌《王哥儿下山拜年》,我就根据这首歌的歌词,画了这幅画。”

  这位老人叫曹启东,已年过八旬,是镇里有名的文化人。宣传栏里的这类漫画,他画了上千幅,全部是关于九襄风俗和历史的。

  发挥余热创作25米漫画长卷

  曹启东是土生土长的九襄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对书画情有独钟,“上中学的时候,我特别爱看丰子恺和张乐平的漫画作品。”曹启东回忆,1948年,他在西昌师范学校主修体育专业,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尝试画漫画了。

  毕业后,体格强健的曹启东当了兵,“在部队里我也负责宣传工作,闲暇时还会画一些军营生活的漫画投给杂志社。”曹启东记得,一本名为《战友》的杂志刊登过自己的很多作品。

  1953年,从部队转业回到九襄镇,曹启东成为镇文化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退休后,曹启东到成都玩,偶然在人民公园看到一幅200米长的反映老成都生活的漫画长卷。他受此启发,“我为什么不画一些能反映九襄民俗和历史风貌的漫画呢?”

  经过10多年构思,2006年,曹启东邀来九襄镇的退休教师张必福,一人画漫画,一人配文字,立志要作九襄版的“清明上河图”。“我俩都是在九襄镇长大的,小时候都从老人那里听了很多历史故事,也亲历了旧时的市井生活,配合起来非常默契。”4个月以后,一幅长25米的漫画长卷《汉源街》创作完毕。

  2007年正月里,漫画《汉源街》在九襄场镇上首次展出,吸引不少乡亲的目光。一幅幅传神的漫画,配上简短、精悍的解说文字,九襄的历史风物历历在目。2010年,在九襄镇一位本土企业家的赞助下,曹启东还出版了《汉源往事风俗画》一书。如今,已售出1000余册,“多数还是外地游客买去作纪念。”曹启东说。

  图文对照九襄历史跃然纸上

  翻开《汉源往事风俗画》,曹启东指着一幅名为《盘不完的汉源街填不满的打箭炉》的漫画向记者介绍,由于九襄位于流沙河畔,物产丰富,而汉源街从前则是九襄镇的代表,故曾有“盘不完的汉源街”之美名。当年汉源是进入康定的必经之地,康定曾被人称为“打箭炉”,康定和关外的大米、猪肉、糖等生活物资都由汉源供应,所以才有“盘不完的汉源街,填不满的打箭炉”的说法,“这幅漫画,就是描绘当年在九襄镇进康定的路上,商家用马匹和人力运送物资的场景。”

  一幅《熊家酒馆》,画的是旧时镇上生意最红火的酒馆。“逢场天,赶场的人都要来熊家酒馆要二两酒、一碟花生米外加两块臭豆腐。”曹启东回忆说,那时,他家就在熊家酒馆斜对面,每次打烊之前,店家扫出来的花生壳都有几层厚。

  在曹启东带领下,记者来到城门前,城门上“九襄镇”3个大字若隐若现。曹启东说,“从这里将九襄的老街连接起来,就构成‘旄牛道’其中一段。这条茶马古道的繁华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古道仍然是交通要道,直到宽敞的马路修起来。”

  在家人的鼓励下,曹启东还和女儿曹晓红合作出版了第二本漫画集《画说老汉源》。“希望我的画能成为后人了解老汉源的一个窗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