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0余张南京民国老照片热传 现"妇女绞脸"照(图)

2014年04月22日 15:08 来源:江南时报 参与互动(0)

90余张珍贵民国照片热传 清晰度之高较为少见

  在网络及微信上流传的这组“弥足珍贵的南京老照片”共有90余张,这些老照片多为民国时期的照片,几乎全为黑白颜色,照片上拍摄的既有鼓楼、玄武湖公园、中山陵等这些市民熟悉的景点建筑,也不乏一些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永安商场、中央商场、大华大戏院、美大纸行等工商业建筑照片,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生活照片,比如妇女绞脸、挑担子买菜,还有卖糖、制伞等一些老行当。

  照片上的老建筑哪些已经消失了?哪些经过岁月洗礼发生了一些改变?

  南京文化学者薛冰告诉记者,这组老照片中的建筑照片大多曾发表过,只有极少数较少见的民间生活照片比较有趣,这些老照片与他以往见过的老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清晰度高,“这种清晰度也可能有些是经过电脑调整的,以前见过的老照片大多清晰度不高。”

  一组南京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日前在各大网站及微博微信上流传,通过这些老照片,不仅可以看到民国时期老南京的独特风貌,还可以感受到南京这个城市一个世纪来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南京民国时期的建筑是怎样的?工商业有着怎样的繁华?这些老照片或许会给你一些答案。记者 王丽

  “天下为公”四字随时间流逝

  文革时碑亭被毁

  第20张照片拍摄的建筑,现在是市民比较熟悉的南京市政府大门的原来面貌,当时为国民政府考试院的西大门。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西大门为中国传统牌坊式建筑,牌坊中间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门口中央不远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名叫问礼亭,亭子中间竖着一块碑,即珍贵有名的南朝石刻“孔子问礼图碑”。史料记载,图碑高43厘米,宽66厘米,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人物形象浑朴敦实,栩栩如生。由于拍摄距离距离石碑太远,这些信息并未在照片中显示出来。

  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这张照片上的建筑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薛冰告诉记者,现在“天下为公”几个字已经不存在了。文革前期,“孔子问礼图碑”与西大门前的那对汉白玉石狮同时被移埋保护。文革后,石狮得以“物归原位”,而孔子问礼图碑则在1988年移放到了夫子庙大成殿,碑亭则在文革时期被毁。

  知名建筑美大纸行现仍在

  搬迁后旧址建起章云板鸭店

  说起章云板鸭店,老城南居民没有不熟悉的,你知道吗,搬迁前的章云板鸭店就位于这张图片中的美盛纸号旧址。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升州路口美盛纸号几个大字依稀可见,其建筑属于现在苏北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二层砖木结构,由于照片是黑白色,无法分辨出所用砖头是红色还是青色,但从照片远处情景可以看出,当时美盛纸号公司所采用的建筑形式在南京比较普遍。

  另一张升州路的照片中,最远处的一个高大建筑是美大纸行,从照片中的建筑外观看,美大纸行建筑当时采用的是最通行的砖木结构,但楼层高度是眼前照片中所有楼层中最高的,美大纸行楼层塔尖在一排建筑中突兀竖立,非常显眼。

  而据对当时历史比较了解的老南京介绍,那时的美大纸行无论是楼层高度还是气派程度,都在南京老城南首屈一指。“民国时这一带有大大小小几十家纸行,经过岁月变迁,美盛纸号已经不存在了,美大纸行如今依然屹立在南京街头。”

  卖货郎挑着扁担走街串户

  勾起老南京人的儿时回忆

  照片中一些老行当名称已经失传,尽管叫不出名字,但一些老南京在看到这些照片时,仍马上能勾起儿时的回忆。

  如其中的一张照片中,一个留着长长胡须的民间商人,肩上挑着一根长扁担,扁担两头各有一个木头做的小箱子,箱子里装的什么东西照片中无法看清,但很多老南京对商人手中拿着的类似于鼓一样竹筒做的东西,却印象非常深刻。在他们的儿时记忆里,每当听到民间商人敲打竹筒的声音,他们就会飞快跑出家门,手里拿着积攒的废铜烂铁,来换商人扁担里的糖果等小商品。

  “那时没有什么零用钱,平时解馋就靠这些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每当听到鼓声一响,就把家里没用的废铜烂铁拿来换糖果吃。”薛冰称,印象中他的一个小学的同学,为换几块糖果,竟然把家里的小金砖偷偷拿了出来,幸亏被家里人及时发现了,才避免了一大损失。

  如今藏匿地下的进香河

  曾经是那么清晰可见

  南京有条进香河路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你知道吗,其实,南京历史上曾有条进香河,这组老照片的第9张照片拍摄的就是如今已经成为地下隐匿不见的进香河。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进香河并不宽,乍一看颇像现在的小河沟,河的两岸种植了不算太高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远处的建筑北极阁清晰可见,河的右边是民国时的中央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

  翻开历史,很容易知道进香河的历史相当悠久了。这条位于南京城中部的内河,南北走向,为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开挖潮沟的一部分。当时,潮沟、青溪、运渎、玄武湖各水道相连,是六朝都城运输大动脉,秦淮河里的船队可由此直抵宫城。古时这一带寺庙林立,香火旺盛,遂取名“进香河”。遗憾的是,这张照片中已看不出古时水运的繁华。

  如今,进香河已成了地下河,早已被填平改造为道路,只是保留了进香河路的名称,由北向南分别与东西向的北京东路、学府路、珠江路相交。路旁遍植杉树,学府路以北路两侧为东南大学校园和南京市审计署。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