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寒谈“国民岳父”称号:我的青春也太短暂了

2014年04月23日 08:1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核心

  提示

  当一次对韩寒的电话采访接近尾声时,韩寒和记者开起了玩笑,“我是不小心接通了你的电话”。记者也开玩笑“我是点错,拨了你的电话”。两人都哈哈大笑。

  这一次电话中的玩笑让记者更想见识一下现实中的韩寒……当记者突然出现在《后会无期》片场时,韩寒很意外,虽然和制片方有暂不接待媒体的约定,但不愿赶走客人的韩寒还是让记者留在了片场。

  记者手记

  我突然到访 韩寒满脸疑惑

  但他还是将我留在片场

  在此前,曾经采访过韩寒几次,不过是在电话里。

  第一次,他身陷“代笔风波”,正遭受方舟子和“倒韩派”的“猛烈攻击”的时候,当时,我刚做记者不久,韩寒还没有玩微博,还不是“一呼百应”的“国民岳父”。当时,方舟子对他的质疑声“声声震耳”,韩寒因无处回应“外界讨伐”而“满腔委屈”。当我拨通了他夫人的电话后,韩寒在电话中淡淡地打了个招呼,便细数自己“躺着中枪”的原因。后来才知道,一向顶住各种质疑也要“清高”拒绝采访的韩寒,这一次一反常态地跟很多家找上门的媒体都吐露了自己的郁闷。

  当时,他是一个“焦虑”的80后作家。

  第二次采访,因为韩寒为李宇春的新歌写词,想问问他第一次担任作词人的感受。记者们的手机里都存了一个韩寒的电话,但这个电话从来没人打通过,不是关机就是无法接通,即使听到嘟嘟声,他也从不接电话。意外的是,那天我拨通了,电话接起后还没有介绍自己,韩寒就先说:“你好,陈谋。”说实话,被采访对象自觉存电话的感觉真好,我立即直呼其名:“你好,韩寒”。在他随意地说自己曾经对李宇春的偏见,也曾背地里叫她绰号的时候竟然自嘲起来。他接受采访完全无所顾忌,嘻嘻哈哈地聊到尾声,他突然用很低沉的语调说:“悄悄告诉你,我点错了,是不小心接通你的电话。”我汗,于是我回他:“也悄悄告诉你,我是点错了,不小心拨了你的电话。”他哈哈大笑,咱俩就这样把电话挂了。

  当时,他是一个“调皮”的“作词人”。

  我深感没有面对面采访一个人,是不完整的。这次,我提前向韩寒老家镇上居民打探到他在此处拍戏,立即飞到上海。

  当守到韩寒出来的那一刻,我没有立即上前,而是旁观他的导演表现,后来我刚跟他说了不到几句话,他就立即问我,以前是否给他打过电话。对于我突然造访,韩寒满脸的疑惑,他说自己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剧组是没有开放一切行程的,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剧组导演一样,将我赶出片场。

  历时几天,我跟着剧组旁观他拍戏,和他接触,文字犀利尖锐的他为人友善谦逊。剧组休息的时候,他在一旁发微博,发和女儿的合影,还和网友互动,被网友称国民岳父觉得无所谓。谈到女儿小野,他言语中有百般疼爱。在片场发生的故事很多,我立即素描下了这些关于韩寒的小细节。

  到了发稿,我却遇到了难题,韩寒比较为难,因为他和影片制作方有约定,暂时不接待外来媒体探班。一方面,我希望尊重他暂不发稿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给读者还原一个导演韩寒的真实状态,因此,每天,我都尝试和韩寒方面以及剧组方面进行沟通。希望在稿库躺了十多天的文字能够重见天日。和韩寒的几次接触,确实能感觉到他的变化。

  片场日记

  “当导演感觉如何?”“比赛车轻松。”“比写作呢?”“写作更自由。”“小野来过剧组吗?”“她昨天还来过,家人来给我送饭。”日前,韩寒在老家亭林镇拍电影《后会无期》,他躲在拍摄地旁边的弄堂打电话,被记者撞到,和记者聊起了导演幕后的花絮故事。随后三天里记者贴身观察韩寒,素描韩寒的导演生活。

  上海亭林镇有一条老巷保留着最完整的老上海风貌,这条只能容得下一辆卡车过的巷子叫中山街,老街上人烟稀少,在老街中部一家叫“上海祺迹台球社”的门口挤满了人。台球社旁边的烟铺老板说,“台球社租给韩寒了,听说韩寒回来了,在这拍戏。”成都商报记者和韩寒的相遇就发生在这里。

  第一天

  2014年4月9日

  女儿来片场探过班

  家人送了饭就走

  台球社被两个大型拍摄灯和拉起的隔离带围住。台球社中挤满了几十个人,还有七八台老旧的游戏机,围观的人保持安静后,《后会无期》的主演冯绍峰推开台球室的门走了出来,立即引起了几个年轻人的惊呼。

  从早上八点拍到中午,台球社外迟迟不见导演韩寒的身影。工作人员称,韩寒一大早就到了,一直在台球社里没有出来过,记者守到中午十一时,韩寒终于露面了。他从台球社一角走出,一件灰色运动外套,穿着运动鞋,皮肤黝黑,留着胡须,他在寻觅一处无人的安静场所。当他拐进一旁的巷子后,就迅速消失在人群中。一刻钟的时间内,他几次出来打电话。随后,记者在台球社后面的院子碰到韩寒,他依然在打电话。一床晾挂在绳索上的棉被挡住了他半边脸,他抬起头,看到记者,以为是同事,友好点头并挥手示意在打电话。

  打完电话后,记者向韩寒表明了身份,韩寒和记者谈到了当导演的感受。问起当导演是否很辛苦?他毫不犹豫地说:“没有赛车辛苦。”那和写作比呢?他同样是丝毫不经考虑地说:“没有写作自由。比如说,写作中,这个场景我不要了,可以在书里随便换一个。但你看,这个场景定在这里了就必须在这。转景又要花一天时间。”

  “那你做导演提前培训过吗?”听到记者这样问,韩寒说:“其实是这样的,它和赛车有很多相同之处。开始的时候,需要专业练习,到后来就是靠自己。就像当记者一样,要先培训一下,其次阅读大量别人的报道怎么写的。经过一两次的实践,‘上道’以后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记者问他,“你会带小野来片场吗?”韩寒说:“回上海拍戏后,小野昨天刚来了剧组。但是我的家人顶多过来送个饭就走了。因为我不想麻烦。而且家人来了剧组要照顾或要忙前忙后,耽误事。”小野如果出现在片场,大家都会叫他“岳父”,在老家拍摄离上海很近,夫人会带女儿来探班。

  第二天

  2014年4月10日

  在两个场景间飞奔

  就像路人甲

  “来,准备开机。开始。” 这是韩寒剧组在亭林镇拍戏的第四天,之后将转战大漠,具体在哪,韩寒说行程是保密的,暂时还不能透露。

  早上六点起床,韩寒就随同剧组的同事从车墩影视基地的酒店坐车到亭林镇,然后一头扎入片场。

  台球社里不时传出哄堂大笑。片场的工作人员说,跟韩寒一起工作是最欢乐的一件事,这样的笑声每天都有,工作人员都说从来没进过这么轻松的剧组,很舒服,韩寒这个团队确实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拍摄几个月了,从未见到他发火。

  当一个镜头拍完了,韩寒从台球社走出来,依旧是昨日那身衣服。拍完一个镜头的他,兴奋的笑容闪烁在脸上,抑制不住内心的开心,他主动上前和记者打了个招呼后,就很兴奋地聊起为何一分钟前台球社会传来欢呼声,因为一个精彩的“进球”。说完后,他又觉不妥,赶紧叮嘱记者,详细内容是不能曝光的,这些都是机密。随后又迈着轻快的步伐跑进拍摄地。

  在片场一蹦一跳的韩寒像个率真的孩子,说话也不会有所顾忌,他的脖子上挂着黑色耳麦,一会儿戴在耳朵上,一会儿挂在脖子上,一会儿当成腰带,拉得很长别在腰间,工作人员们觉得很有趣,都站在他背后“偷拍”。

  下午2点,片场转景到了亭林中学旁边的小巷。这里距离台球社只隔着一座小桥,仅百米远。陈柏霖在这边拍,冯绍峰在台球社拍。在陈柏霖这边指导完后,韩寒就飞奔回台球社。

  一下午的拍摄时光,就看到韩寒一直奔跑于两个场景之间。他说,因为时间紧张,两边需要同时开拍。

  上一分钟韩寒还在巷子口给演员陈柏霖示范眼神如何自然地看到路牌。下一分钟,韩寒就“瞬间移动”到台球社,给演员袁泉讲戏,例如控制说话的节奏,姿势应该是怎样,打台球的眼神应该如何,他自己亲自示范,并在台球桌上比划。

  一下午,记者就看到韩寒不断飞奔于两地的身影,当他从记者身边多次跑过,丝毫让人想不起他就是那个酷酷的韩寒,一旁的工作人员也笑着说:“就像一个路人甲。”

  第三天

  2014年4月11日

  谈到“国民岳父”

  感叹新人胜旧人

  最后一天在亭林的拍摄,韩寒说很顺利,在片场,他和冯绍峰聊天,有说有笑。

  吃完盒饭。剧组就开始准备撤离。镇上的居民知道韩寒要走了,赶过来拿着书索要他的签名。韩寒对老乡围堵并不反感,也非常乐意地和粉丝们签名合影。走之后,他说,让记者在他的老家四处溜达,这里风景还不错。

  今年初,一个名叫“国民岳父韩寒”的话题,成了微博热门话题,

  此刻,韩寒不仅仅是中国一线赛车手、当代作家、业余歌手、新锐导演、监制、商人,而是韩小野的爹,无数网友热捧的“国民岳父”。

  记者在片场问起韩寒,被称为“国民岳父”感觉如何,韩寒并不反感,自己刚开始觉得很奇怪,现在也无所谓了,网友们都是开玩笑,“国民岳父韩寒……怎么会有这么个话题。以前看月亮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韩少,现在新人胜旧人,在片场大家都叫我岳父。我的青春也太短暂了……”

  日落后,韩寒剧组的大队人马撤离了亭林镇,看稀奇的,都各自散去回家做饭,亭林镇喧闹的几天终于画上了句号。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