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京生:从文化和阅读上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2014年04月23日 17: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是“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第一个读书日,也是深圳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之后迎来的第一个读书日。

  对于深圳这座“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而言,有一个日子值得铭记——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峰会和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向深圳市长许勤颁发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也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同时,博科娃将“孔子奖章”颁发给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孔子奖章”,是对世界范围内,在文化、艺术、阅读、创意和学习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肯定和褒奖。“孔子奖章”授予王京生,正是对他在推动深圳全民阅读、建设设计之都、实现城市文化跨越发展、推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卓越贡献予以肯定。

  4月23日,世人一起关注阅读,而再过20多天,深圳还将迎来“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第十届文博会。日前,本报记者对王京生进行了专访,从阅读出发,谈深圳的文化梦想、文化坚守、文化理念、文化实践,谈一座城市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脉动与跨越。

  “奖章和荣誉属于全体深圳人,属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王京生表示,“正是他们,在这座年轻的城市创造了文化发展奇迹。10年来,深圳坚定推行‘文化立市’战略,让这座城市成为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正是深圳人在文化与全民阅读中高贵的坚持,让深圳的文化可以和经济一样崛起。现在,深圳人正从文化和阅读上汲取力量,为自己的梦想,也是为中国梦打拼。”

  文化——尤其是阅读,对于民族、国家、城市、个人而言,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一种快乐的可持续。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深圳人可以从文化和阅读中汲取力量,继续敢闯敢试。

  记者:在您获得孔子奖章的同时,深圳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您觉得,阅读对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王京生:深圳成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的人们知道学习和阅读可以改变命运、实现梦想。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四届读书月的主题就是“阅读筑梦 阅读圆梦”,我们认为,要想把阅读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和伟大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

  中国梦,是时代最大的正能量,在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同样要从阅读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梦,也是和每个人密切联系的梦,每个人的梦想如何产生和实现,阅读都是很重要的途径。青年走入社会,会通过读书梳理志向和理想,开始奋斗的航程;实现梦想,要掌握大量知识和信息,就需要通过阅读去圆梦。因此,阅读,不仅是梦开始的地方,可以点燃人们的智慧和梦想,同时,阅读又是圆梦的地方,人们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激情,实现灿烂梦想、铸就美好人生。

  深圳的书城里永远人头涌动,这种自觉的内在推动力,让深圳成为筑梦也是圆梦的地方,而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深圳人可以从文化和阅读中汲取力量,继续敢闯敢试。

  记者:最近,您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文化——尤其是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理解呢?

  王京生:一座只有34年历史的新城,用近一半的时间持之以恒推动读书活动,举办了14届读书月,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阅读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尤其是阅读,对于民族、国家、城市、个人而言,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一种快乐的可持续。

  对于城市而言,阅读是城市前行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圳市委、市政府对读书月活动高度重视,王荣书记、许勤市长和读书月总顾问、市老领导李灏、厉有为、李海东多次出席读书月活动,王荣书记近年来更是亲自向市民推荐《深圳十大观念》、《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深圳梦》等书。读书月的举办,表达了一座城市不急功近利的远大抱负,是深圳自觉地追求文化,积极地崇尚知识,在面向未来时做出的一个前瞻性、战略性选择。全民阅读的蓬勃发展,点燃市民的创意激情,涵养城市的创新源泉,提升市民的公民素养,雕塑城市的精神气质,成为推动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每座城市都有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城市突然兴起又突然消亡,而有些城市一旦崛起之后就成为千古名城,关键就看在其成长的关键期,植入了什么文化因子。值得庆幸的是,深圳在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期,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深圳人带着理想、感情、追求和担当,脚踏实地地推进全民阅读,终于在无声之中润化心灵,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全民阅读成为城市的重要特征,阅读也成为推动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民族而言,热爱读书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中华民族文明何以历久不衰并且日益壮大?这与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对学习阅读的推崇有关。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么重视读书,这么刻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人一直把阅读当做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

  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快乐的可持续。在深圳,我们随时可以找到无数个因为阅读而改变命运的人。这座移民之城,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移民。他们在艰辛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不忘自己的梦想,不忘勤奋读书,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走向了通往成功的阶梯。想改变命运吗?必须阅读!阅读带来的这种可持续发展,并非痛苦的可持续,当你真正把读书看成生活一部分时,你是快乐的。读书给我们的是智慧之乐、心灵之乐、和美之乐。这种乐,非天然所能至,而要进行后天的熏习。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一个民族不学习没有明天,一个城市不学习没有明天,一个人不学习没有明天。当看到一座城市的书城里人头涌动,当看到一座城市的图书馆前一早就排起了长龙,当看到这个城市的人均购书量总是遥遥领先时,我们应该对这座城市满怀信心。

  记者:阅读本是私人的事,深圳连续14年举办读书月来推动,读书与读书月之间,有何关联?

  王京生:你们可曾见过浩瀚的钱塘江?钱塘八月潮,壮观天下无,八月的潮水使钱塘江闻名于世。潮水,是钱塘江八月一个壮观的景色,而钱塘江水是无声无息、浩浩荡荡,从古至今一直流淌,正如我们的读书和读书活动一样。可以说,每年11月,就是我们读书的钱塘潮,而全年的读书就是浩荡的、永不回头的、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

  今天的深圳,是一个以观念领先闻名全国的城市,也以崭新的文化形态、强大的文化实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乃至被世界所广泛接受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学习能力,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荣获孔子奖章,距离您离开北京来到深圳有着25年的时光。当年您从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来到深圳时,怀着怎样的梦想?

  王京生:每个移民来深圳,都怀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移民一个必然的精神诉求,从自己的家乡来到深圳扎根下来,在这里追梦筑梦。大量移民涌入深圳,带来了新鲜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的流动,是深圳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根据。深圳,是一个让人发奋的地方,她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她满足人们对未来新生活的期待,她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人文环境,她所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都决定了这是一个让人们可以做梦并且终将梦想成真的地方。当时我们来深圳,就是因为一个文化梦。当时,深圳的改革开放风生水起,一系列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观念包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已经产生并风靡全国,我们期待着深圳的一种新风、一种制度、一种憧憬、一种精神可以传播到全国。一路走来,我在深圳的25年都在做文化的事,在2010年特区成立30周年时,深圳评选出“深圳十大观念”并走向全国,正印证了我的这种追求。

  记者:现在,您的梦想实现了吗?

  王京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畅谈中国梦时说,中国“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极大激励了国人。反观自身,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自己离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接近,同时,这座城市离“文化深圳”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接近。

  今天的深圳,是一个以观念领先全国的城市,也以崭新的文化形态、强大的文化实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乃至被世界所广泛接受肯定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学习能力,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有幸在城市成长的文化关键期,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和无数深圳人真心祈盼、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记得,当年来深圳时,很多人都对这个城市满怀热情,唯一的缺憾就是,如果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一些、文化内涵丰富一些就好了。大家对城市“爱之深”,对这个缺憾就“恨之切”、言之也苛,而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问题都在陆续解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依然要继续努力。

  在深圳,每天有许多人在安静地读书,每天又涌动着无限创意,洋溢着温暖的关爱气息、大爱情怀,这样的城市,是不是很美好?

  记者:深圳才30多岁,却有很多举办多年的文化品牌活动。有专家这样归纳:深圳举办了14届的读书月是“求真”,举办了11届的关爱行动是“向善”,深圳创建“设计之都”、举办了9届的“创意十二月”是“崇美”,概而论之就是“真善美”兼具,您怎么看?

  王京生:我一直很喜欢一副对联,那就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两样东西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一个是读书、一个是仁爱,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不敢嘲弄读书人;你可以不行善,但你不敢嘲弄行善的事。这都是中国人推崇的传统价值,是人类的良知所在,也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两个“桩子”。

  多年来,深圳的文化发展和文明培育,致力于求真、向善、崇美,构筑崭新的城市文明样式。我们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去激发城市的正能量。今天的深圳,每天有许多人在安静地读书、每天都创意无限,还洋溢着温暖的关爱气息、大爱情怀,这样的城市是不是很美好?只有激发人们内心真善美的活动,才能吸引社会各界来做。

  记者:深圳很多文化活动能长期坚持下来,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喜爱。

  王京生:的确如此。每次开展活动,我们就要问问活动的初衷和出发点。现在讲群众路线,其实就是要追究,你是不是真正从百姓内心的需求出发。如果不是,做得再风风火火、声势浩大,最终也是没有结果的,我们的文化活动就是要达到“上下同欲”。

  上下同欲者胜。深圳文博会,就是因为“上下同欲”而快速崛起。深圳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们不仅把它做成国家级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而且通过文博会带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的带动形式就是分会场。现在,文博会分会场遍布全市六区和四个新区,达到了50多个。文博会之所以得到深圳文化企业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受益,这样的事情,谁不愿意做?活动接地气,考虑群众的真正需求,自然就受欢迎,这也是体现一座城市真正的情怀。

  深圳一直有着“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自觉与担当,我们生活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之城,更是生活在中国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任何的文化行动,必须服务于走向复兴的目标。

  记者:多年来,您提出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新观念新理念,包括“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建设深圳学派”“国家文化主权”等。理念创新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意义何在?

  王京生:文化发展,离不开观念引领。深圳文化发展,有两大理论基石。

  第一个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换而言之,文化必须以人为本,这符合党的执政理念,一切要围绕人去做文章,只要最终服务的是人,这件事就差不了。今天的深圳,拥有文化馆69个、公共图书馆639个、自助图书馆200个、文化广场381个、博物馆28个,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有一批高品位的公益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处于全国领先。春华灼灼,秋果累累,这一切,正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理念的开花结果。

  第二个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就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年来,深圳一直有着“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自觉与担当,我们生活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之城,更是生活在中国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最终是文化的复兴。任何的文化行动,必须服务于走向复兴的目标。

  深圳文化发展,很多时候都是力求想在前面、走在前面。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深圳的一些文化发展模式与探索,比如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模式等,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容,这就是一种终极价值的体现。今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了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对于已经开展14年全民阅读的深圳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激励,相信深圳经验与探索可以对全国的全民阅读有所启示。

  记者:在文化理念引领的同时,如何保证活动常做常新?

  王京生: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把任何文化活动的过程都变成无限创意的过程。比如深圳读书月,既有不变的宗旨,但活动方式和每年主题都不断变化,我们不断去创造新颖的可以吸引大家参与的条件和可能。深圳关爱行动也在提出新的理念,从“关爱 感恩 回报”到“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在爱心人物的宣传推广中,从推出丛飞、郭春园,到推出孙影、李亚威,不断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文化亮点的涌现,是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善精神的结合。很多文化活动不仅是“高贵的坚持”也是“快乐的坚持”,继而成为市民们“幸福的享受”。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高尚的,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从来没有感到孤独。

  记者:深圳宣传文化工作几乎每年都会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的亮点和热点。这几年里,荣膺“设计之都”“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走向复兴》唱响全国、深圳十大观念走向全国、《人文颂》巴黎演出、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何以亮点频出?

  王京生:这是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善精神的结合。深圳每年要做好几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且是吸引和发动市民一起来做。比如,深圳读书月每年都四五百项活动,大家都在创造和参与,就是在读书月组委会的大旗帜下、在读书月理念的引领下,大家志同道合,共同奋斗,把读书月活动变成了一种既是“高贵的坚持”,也是“快乐的坚持”,变成市民们“幸福的享受”。可以说,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高尚的,但是在做的时候从来没有感到孤独,因为,读书月有一个团队在主导,有宣传文化系统的力量在推动,有全市上下的努力,从政府到老百姓的共同参与,还有众多大家大师的智力支持。

  深圳宣传文化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坚持,看准了就要做,就要坚持下来,换而言之,就是“死磕到底”。

  记者:深圳现在有一个广受瞩目的亮点就是《人文颂》。去年9月21日,在“世界和平日”当晚,《人文颂》专场音乐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奏响。深圳为何会用7年来打造一部作品?

  王京生:七年磨一剑。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孔子提出了做人主张,提出人类一些做人的基本价值准则,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儒家思想的精华正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一个贡献。作为《人文颂》的总策划,我希望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创意诠释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态度,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讲以人为本,那么,人以何为本?我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而且这些理念东西方文明是相通的。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着共同遵循的价值。仁,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博爱;义,是以人为本的正义大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正义;礼,是以人为本的和谐之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秩序;智,是以人为本的人生智慧,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智慧;信,是以人为本的生命承诺,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诚信。创作《人文颂》,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种探索与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奏响华夏正音。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深圳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人文颂》在巴黎演出的成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新人文主义内涵、现代价值观都高度契合,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类的智慧和基本价值追求古今相通,这更显出中国先哲的伟大。相信中国梦的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是以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标志。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不是保守型而是创新型,不是愚昧型而是智慧型,不是消弭型而是力量型的,就太伟大了。同时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因为“文化因多元而可爱,不因单一而高贵”。

  记者:作为宣传部部长,您在对外交流时一般怎样介绍深圳文化?

  王京生:在介绍深圳文化时,最感性的说法就是谈谈这是一种移民文化,有着无限创造力,这里的文化如何流动,说说这种文化的巨大能量,包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比如,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25%,文化出口占全国1/6强;有着强大的创意设计能力,荣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在短短30多年中坚持开展读书月活动14年,坚信“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

  记者:深圳文化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并非尽善尽美,您觉得短板在哪里,如何推进?

  王京生: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深圳文化还有哪些短板,还有哪些需要总结和提升的地方。

  比如我们的学术文化,一直都不能与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匹配,我们提出建设“深圳学派”,宗旨是“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我们树起“深圳学派”这面旗帜,无非是想告诉所有学人,这座城市尊重你们,尊重所有的学术创作,尊重所有的文化创意。如今,“深圳学派”建设正一步步从理想走向现实。去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学派建设推进方案,从加大力度打造学术精品力作、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学术名家、加大力度建设理论阵地和学术研究平台等措施着手推进。最近,历时一年多编纂而成的《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首批12部著作正式面世,这两套丛书的发布,被认为是深圳学派建设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深圳学派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坚实一步。学术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决定着文化的质量、厚度和发言权。我们坚信,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沃土、立足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融汇于时代潮流的“深圳学派”一定能早日结出硕果,绽放出盎然生机!

  比如,深圳30多年文化主要是创新文化,如何在文化底蕴上进一步提升、如何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有专家寄望深圳在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积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成功经验,并打造全球最大文化贸易中心,而我们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来加以推动。

  现在,我们还从城市文化运营的角度对深圳文化进行梳理与思考。深圳是怎么运营城市文化品牌,怎么提炼文化观念,怎么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怎么发展文化产业等,通过总结来进一步提升。

  记者:对于深圳文化的未来,您怀着怎样的期许?

  王京生:这么多年来,深圳形成了一种“三型文化”,即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主流文化。创新型文化,是依托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来推动文化发展;智慧型文化,是以追求知识和理性为旨归,理性、科学地面向世界;力量型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结构中属于血气的部分,深圳一直提倡血性文化,十大观念中的“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就是一种血性文化。一个民族要走向复兴,就要提倡力量型文化。就像国歌所唱的那样,永远激励人们前进。

  之所以提“三型文化”,也是在考察了人类文化的历史、探究许多优秀文化之所以优秀的原因后形成的。深圳有着培育这三种文化的深厚土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一路走来都是在为改革开放领航开路,这个城市就是创新创意的产物;推动发展改造社会必须通过智慧,高新技术是一种工具理性,阅读则可以净化心灵;商业化城市尤其不能沉醉于灯红酒绿中,培育力量型文化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也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给每个人文化自由的空间,因为,“文化因多元而可爱,不因单一而高贵。”

  凡是工商发达之地,必是文化兴盛之邦,中外许多城市的发展都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巨大的经济能量可以推动文化崛起,文化崛起又可以推动经济腾飞。“三型文化”,是我们希望深圳最终达到的城市文化,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圳的实践,把“三型文化”推向全国,助力中华文化的复兴。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保守型而是创新型,不是愚昧型而是智慧型,不是消弭型而是力量型,就太伟大了。记者 林金华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