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明城墙外侧将剔除杂树“透气”(图 )

2014年05月14日 08:5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台城-太平门试验段修剪前后对比。南京市园林局供图

  扬子晚报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园林局了解到,到6月15日前,35公里长的明城墙全线外侧景观将全面得到提升。根据城墙沿线9个养护单位上报的方案,经市政府同意,部分影响城墙“安危”又无景观价值的野生构树将被砍伐。 扬子晚报记者 杨娟

  早期部分绿化不利于城墙保护

  根据南京市园林局出台《南京明城墙墙体两侧绿地植物应用导则》,“自然、厚重、淳朴、简洁”是明城墙两侧植物配置要遵循的风格,而15米的“安全范围”内,不得新种植“身材”高大的乔木。

  此次明城墙沿线景观提升,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城墙重要还是绿化重要?南京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次调查,早期的一些绿化方式对城墙本体伤害还是挺大的。比如,过去沿城墙外侧的养护措施多采用枫杨、构树、泡桐等生命力很强的绿化乔木,“它们是靠风播的植物,种子落地后就在城墙脚下生根发芽。”该负责人说,这样造成绿化的次生杂木太多,有的甚至直接长到了城墙里面。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是竹子,过去,纯粹从景观角度出发种了一些,但它们生长速度太快,特别是竹笋到处生长,变成了散生竹群或者丛生竹,竹群向外扩散,从几棵长成了一片,“在城墙小桃园段,这种现象就特别严重。”

  今年春节以后,南京市园林局组织专业设计公司沿城墙,将全线的绿化“家底”摸清了。然后,邀请专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专家们给出了了五点建议,即,危害城墙本体安全的树木要移除;自然绿地内树木尽量少迁移,建成区域范围内的大树遮挡城墙景观的予以修剪或迁移;对移除树木树根尽量清理,扎根城墙部分树根与城墙管理处沟通后商讨处理方案,避免再次萌发,对城墙二次伤害;对于遮蔽城墙的植物进行适当梳理移植,综合分析处理,打造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的城墙景观;针对城墙下地被补植多采用自播或多年耐阴地被,降低后期养护管理压力。

  野生构树是主要清理对象

  需要砍伐树木948棵,移植963棵、修剪606棵……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景观提升,园林部门已经向市政府办理了相关审批手续,除了各种树木,对于2000平方米的散生竹群和32720平方米的杂木也将一并清除,地被恢复则为5.8万多平方米。

  “砍伐的树木主要是以无景观价值的野生构树为主。”该负责人介绍说,构树的缺点在于容易发生病虫害、倒伏、夏季大量落果等缺陷,落下的红果子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这次清理的,主要以城墙边1米范围内已对城墙根部产生危害的树木,以及15米范围内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比如主干空腐、主干严重倒斜的。虽然城墙需要“通透”,但不影响安全的树木都会保留,比如玄武湖旁的水杉林。

  树木不是越多越密就越好,这次还将给城墙沿线的树木换个好看的“发型”,对部分“乱糟糟”的树木进行修剪。

  台城-太平门1公里试验段已完工

  这次景观提升,不仅仅是让明城墙沿线的树木看起来更加“精神”,“明城墙的保护和开放,要满足仰视、俯视、平视的视觉需求,远近高低各不同。”该负责人说,目前台城-太平门约1公里的试验段率先完工,现在那里树木疏密有致,城墙本体也初步显露。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环绕城墙的绿化养护单位一共有9家,即,神策门-太平门段的由玄武湖公园负责、太平门-中山门段属于中山陵园管理局养护、中山门-光华门段属于月牙湖公园管理处养护、东水关往南是秦淮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养护、武定门段属于秦淮风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养护、雨花门段是秦淮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养护、石头城段属于秦淮河建设开发公司养护、在定淮门外侧,小桃园和绣球公园段属于鼓楼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所养护、阅江楼段则属于阅江楼景区养护。

  这次外侧景观提升,南京市园林局给予了技术指导和负责最后的验收考核。“只有石头城段已经很好不在此次提升范围内。”该负责人介绍说,希望能在6月15日之前完成全部工作。目前完成的试验段位于台城-太平门,全长1公里左右,这段城墙外侧有一片水杉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试验段”的城墙上,每隔200多米,设计人员还设置了7处观景驻足点,并沿着视觉走廊清理了遮挡景观的绿化。比如,在其中一个点,向玄武湖俯视的话,武庙闸、阅武台等景点露了出来,而在另外的几个点,紫金山、玄武湖全貌展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水城林特色凸显。不过,这样的观景驻足点将来不会在城墙上全线出现,“如果要在城墙上都能看到景点,那需要移动的树木太多了,只能是个别的。”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