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名人文化节还剩下多少文化?

2014年05月14日 10:37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输入名人文化节,百度上显示的搜索条目是3,600,000个,而山西的名人文化节也不在少数。运城有关公、后土、舜帝、吕祖四大名人文化节,平鲁有尉迟恭门神文化节,临汾有尧文化节,介休有介子推清明寒食文化节,太谷有孟母文化节,太原还有傅山文化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都是以名人为核心要素的文化节。

  但是,这些文化节和名人的关系真的很大吗?

  都说山西是文化大省,这或许跟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山西名人有关系。在这片黄土地上,既有响当当的三晋帝王,也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强人,还有那些将精神成果流传至今的文化名人、山西晋商等等。巧得很,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举办名人文化节,山西也不例外,从刚刚结束的孟母文化节到即将拉开序幕的傅山文化节、炎帝农耕文化节等等,而农历的五六月份更是举办文化节的“旺季”。只是,有些地方兴办文化节时,往往显露出文化的“空壳化”弊病,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名人文化节还剩下多少文化?

  对于名人的纪念或者祭祀活动,在我国古来有之,有些是以家族名义举行,有些是当地政府主导。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这样的活动便很好地与市场结合,成为了名人文化节,或者旅游文化节。虽然他们喊着“传承文化”的口号,但更多的是经济唱戏。记得早几年前参加过某名人文化节的新闻发布会,主办方明确提出了要在文化节期间,招商引资达到多少多少亿元,甚至在宣传人员看来,招商引资的环节要远远重于节庆本身。可见,举办文化节,主办方们更加重视的是经济利益,也难怪,现在就连某个小村庄,都能大张旗鼓地喊着,“我们要办某某文化节了!”比如,大禹文化节就是河南龙门村办的村级节日,而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这种诱惑力,不少地方开始“争抢”名人,就连一些传说故事中的虚拟人物,都成为在该村落和乡镇有正儿八经户籍的“祖先”了。

  文化圣人孔子,是炎黄子孙崇敬的对象,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孔庙或者文庙,目的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圣人。近年来,除了山东曲阜外,孔子文化节也成为各地大张旗鼓要举办的节日了。我参加过几次不同地方举办的孔子文化节,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对孔子塑像三鞠躬,然后学生们背背三字经,身穿汉服的表演者们在古琴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训练有素的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背着还不太理解其内涵的《弟子规》《论语》……通常,这类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当天举办,而第二天的孔庙,依然是人烟稀少。试问,这样的文化节,对文化有何促进作用?

  2009年,《中国文化报》专门刊登过关于名人文化节缺失文化内涵的稿件,作者当时列举了很多“变味”的案例。比如,河南老子故里鹿邑曾计划举办‘内衣泳装秀’,海选老子的形象大使,最后还是因当地是小县城,怕群众接受不了而取消;浙江天台山举行的国际济公文化节活动,只是单纯性地搞了一台晚会,明星们唱几首歌跳几曲舞,这和济公有多大联系,又怎么来体现济公扶危救困的品质?

  上文提到过,各地争办名人文化节,无非是想通过这样的办法,促进当地知名度,起到宣传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是既然落点是文化节,是否要想到通过纪念先贤、挖掘历史名人背后的人文内涵,才是正途?看看各地文化节的举办议程,无非是一台晚会,一场论坛,一场交流,一场缅怀,一场展览……对于大众来说,到底能通过这样的文化节,感知到怎样的文化?其参与度会怎样,心灵深处能体验到怎样的神圣感?这种文化效应如何得到一种蔓延和影响?名人的丰功伟绩已成为定局,可以清晰地摆在公众面前,但是一场关乎于文化节的文化二字去哪了?以前问过一些主办方,想问问他们文化节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大体回答一致,“扩大知名度啊”,至于当地的文化资源是否能真正深入民心,这并不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一场名人文化节,似乎成为了一场热热闹闹的集庆活动,亦如逛逛庙会那样,图个热闹,图个新鲜,也可以顺便旅旅游,开阔一下眼界。固然,身边有个节日可以度过,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既然沾上了名人的光,就应该把文化的内涵真正地策划进去,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既要经济搭台,也要真正体现文化二字,两者如此结合,才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同发展、共齐飞的良策。

  在名人文化节盛行的背后,不妨让我们来真正找找文化的踪影吧。本报记者 孙轶琼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