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焦裕禄曾铁腕反腐 称贪污为天灾外的人祸(图)

2014年05月14日 14:47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焦裕禄(前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兰考沙区现场组织抗灾。

这是焦裕禄住室的一角。焦裕禄生前用的被褥上有很多补丁。

  焦裕禄家属合影。后排自左至右是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小儿子焦保钢、妻子徐俊雅、儿子焦国庆,前排自左至右是儿子焦跃进、女儿焦守云、女儿焦守军。

  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回望50年前,焦裕禄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为政之道”,从铁腕反腐败到拍板做决策,从多方协调推进工作到鼓舞士气带好队伍,点滴往事透露出的圆融与求实、智慧与胆略,对今天的干部们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编者按

  今天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在离世前的一年多时间里,焦裕禄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虽身患肝癌晚期,仍带病坚持工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带领群众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取得明显成效;他严于律己,制定了后来广为人知的“干部十不准”,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焦裕禄逝世之后,被树立为县委书记的榜样,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楷模。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深刻阐述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语重心长地勉励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在焦裕禄逝世5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这个专版,力求不仅全方位地表现他作为人民公仆、干部旗帜的“为政之道”,而且尽量把一个有血有肉、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普通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铁腕反腐

  有一次,兰考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下乡检查中,发现一名生产队长“贪污自肥”,原来该队长利用职务之便,偷了1.2万块砖、9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此外,还偷了920斤麦种。当时正值灾荒之年,粮食产量和社员收入都非常低,此事无疑加剧了群众的生活困难。

  接到情况反映后,焦裕禄对此做了长长的批示,称之为“天灾之外的人祸”。在河南省档案馆,至今存有当年手稿:“……这样的坏党员在群众生活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贪污盗窃发了大财……不立即严肃处理绳以党纪国法,是不能挽回影响的,不能平民愤的……”

  善决策敢拍板

  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当时有的地方私下把荒地和一些边远地块承包给社员耕种。看到有的村把枣树包给个人后,群众收获了不少枣子,焦裕禄冒险搞了林木承包责任制。

  当时讨论时,县里有关领导表示,相关政策没有依据,只能根据原来的基础、群众的觉悟逐步去搞。但焦裕禄认为,不能等了。

  他说,改变兰考的面貌,要根据兰考的实际想问题。包下去的是责任,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他同时强调,种树一定要实事求是,栽一亩就报一亩,种一棵就报一棵,不准搞浮夸,不准去攀比。

  “那时候是谈包色变,包产到户便是资本主义,谁敢说一个‘包’字,就是立场问题、路线问题。”时任兰考县委宣传干事刘俊生说,“但是焦裕禄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鼓励大家放开胆子大搞林业,还说‘我们心里有一片绿,才会有兰考大地的一片绿!’”

  圆融处理棘手问题

  1963年雨季,兰考连日降水形成严重内涝。在研究治理涝灾时,大家发现洪水有条主要外排通道,位于兰考和曹县交界地带。焦裕禄提出,排水不能转嫁水害,为此派人到曹县所属的山东菏泽地区进行沟通协商。

  有人担心跨省不好谈,但焦裕禄认为两个县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曹县、兰考县,都是党领导下的兄弟县,有什么不能谈的?

  “焦书记说,‘我想好了,咱们是十六字方针:圈要跑圆,理要讲全,心平气和,抓紧时间。’”经多方奔波努力,最终由水利部协调召开了两县治水联席会,顺利达成排水协议。

  要苦干不要蛮干

  由于连年灾荒,兰考一些干部产生了思想波动,有人甚至向组织部门提出请调申请。在一次救灾干部大会上,干部们一个个双手捧头,不发一言。有人竟然低声啜泣起来,引得全场干部情绪更加低落。

  “要是哭能管用的话,我这个县委书记带头哭。”焦裕禄说着伏在桌上“啊……啊……”地做大哭状。

  在县委书记滑稽举动的影响下,会场气氛明显缓和开来。焦裕禄趁势表示,哭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兰考灾情,“只有苦干才有出路。当然苦干不是蛮干,要有科学的态度,兰考灾情这么重,不管哪条路,只要符合兰考的实际,我们都可以走一走。”

  其后不久,焦裕禄主持召开兰考县劳动模范大会,树起了干部带领群众救灾的“四面红旗”。

  记者 张兴军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