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博物馆开放 外观像石器(图)

2014年05月19日 09:5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新博物馆开放外观像石器(图)
新馆入口处,新增北京人狩猎背鹿归来的塑像。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昨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多家单位在全市开展系列活动。其中,今年恰逢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85周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昨天正式建成开放。

  >>外观

  遗址上“长”出博物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迁建工程是城南行动计划项目之一。工程于2011年7月开工建设,新馆面积8000余平方米,达老馆的8倍。建筑层次分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新馆整体外观创意源于“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劳动工具——石器。建筑线条简约、粗砺、刚毅,多折面的面与面之间形成锋利的石器“刃口”结构。建筑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周边山脉天际线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有关设计人员介绍,不同于任何其他博物馆,新馆追求从遗址上“长”出博物馆的感觉。整体上就像是原始人遗落的一件石器。

  >>内容

  展出6颗头盖骨模型

  据悉,新馆增加了1000多件展品,主要是当时的劳动工具。全部展品达到1600余件。

  周口店遗址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古人类阶段,构成一个连续的古人类演化序列,在古人类遗址中绝无仅有。本次展出了6颗相对完整的头盖骨模型。

  其中,“北京人”第III号头盖骨是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第1地点主持发掘出土的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1941年原件失踪,展品为模型,根据当时原件复原而成,为新馆二级标本。据专家介绍,头骨属于一个八、九岁的儿童,脑量约为915毫升。

  展出的“北京人”第V号头盖骨模型,原件由四部分组成,包括1934年发现的左侧颞骨及其相连部、1936年辨认出的右侧颞骨破片、1966年发现完整的额骨以及右半枕骨和部分顶骨。其中1934及1936年出土的部分原件失踪,1966年出土的额骨及枕骨目前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据介绍,这颗头骨为成年男性头骨,脑量约为1140毫升。

  此外,新馆还展出了“北京人”肢骨模型,正是通过对出土的人类肢骨进行研究,可推算出当时“北京人”的身高男性约为156厘米,女性身高约为144厘米。此外,新馆还展出了山顶洞人头骨等模型、李氏野猪头骨、裴氏转角羚羊角、葛氏斑鹿前脚骨、周口店双角犀左下颌骨、中国鬣狗完整骨架等标本。

  >>展陈

  游人可洞中望祖

  新馆重张后,展陈手段有了很大提升。馆内除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还设置了4D影院,讲述“北京人”的故事。展览注重互动性,游人可以在展览中通过相关交互设备跟祖先比高矮、比脑容量。取材于馆藏洞熊和虎骨架的复制品被做成鼠标,游人轻轻触发,便可在屏幕上看到骨架的复原图,生活于距今久远年代的一只虎和一只熊“活”了起来,生动形象。

  此外,展览还大量采用模拟场景的展陈方式。比如观众可以在一处模拟原始人生活场景的展区真切体验祖先的生活状态。在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水草丰富的环境中,趴在狭窄的洞穴入口,游人可以看见里面放映的猿人生活景象。岩壁上投影的火苗跳窜,和展区里猿人模型共同还原了“北京人”用火的情景,使游人感觉身临其境。

  新展中还增加了一面石器墙,展出的是石砧、石锤、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锥等石器。

  >>相关

  京城各博物馆活动异彩纷呈

  今年除主会场活动外,5·18博物馆日期间各博物馆的展览及活动异彩纷呈。故宫博物院的“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医院”专题讲座;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等近20项展览;中国科技馆的“科学隧道”主题展览、“洋葱DNA提取”、“小木工制作”等互动活动项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实专题展览》;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的《馆藏电影器材》展览;北京自然博物馆特别设计的由机械恐龙为“助教”的主题活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的“岁月留痕:广告中的汽车生活”为主题的专题展览;海淀区博物馆与颐和园管理处联合推出《皇室遗珍——颐和园明清家具展》等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昨天,除已免费开放的52家博物馆外,北京地区部分收费博物馆免费或低票价向公众开放。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