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百年永安家塾挂牌历史建筑 面临修缮困境

2014年05月28日 16:1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广州黄埔区茅岗西华村彭氏后人历经两年多的奔走呼吁,终于将村内有150多年历史的永安家塾力保为历史建筑。老屋在4月底挂牌之后,他们便撰写了一份关于申请广州市规划局协助保护修缮永安家塾的报告书。

  记者 吕楠芳

  这也是广州市规划局为第一批398处历史建筑挂牌后收到的第一份协助修缮的申请。上周五,记者随同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的工作人员以及保护专家一行到永安家塾听取街坊意见,有关历史建筑保护的种种疑问或许都可由这个先例来揭盅。

  壹、珍贵的保护意识

  给多少钱都不会拆掉家塾

  广州市开全国先河普查历史建筑,第一批398处名单已经出炉并于4月底开始逐个挂牌。

  永安家塾作为黄埔区唯一一处入选首批名单的历史建筑,挂牌当日齐聚了30多位彭氏后人欢天喜地前来见证。上星期,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心,更是向广州市规划局送上一面锦旗。

  两年前,永安家塾所在的西华村公布旧村改造方案。方案中,永安家塾被列为拆迁对象。彭氏后人从2012年9月开始,向各级部门递送保护报告,时逢广州市开展第一批历史建筑普查,永安家塾最终凭藉历史建筑的“金刚罩”免于拆迁。

  彭氏后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从一开始,他们就约定,无论拆迁赔偿多少钱,他们都不同意拆除永安家塾。在他们看来,象征着祖辈光耀的家塾乃是家族传承之本,必须世世代代保护下去。

  在能拆就拆、利字当头的今天,彭氏后人对祖辈祠堂的保护意识显得格外珍贵。现实中,广州市第一批398处历史建筑挂牌以来遭到了不少业主的刁难或抗拒,他们不理解自己的“破房子”为什么会被评为历史建筑,而只担心这个牌挂上去后他们再也不能从未来的拆迁中获利。

  贰、挂牌之后的难题

  谁为历史建筑“治病”埋单?

  历史建筑的挂牌是永安家塾的“免死金牌”,但历经150多年的岁月沧桑,永安家塾和许多其他历史建筑一样已垂垂老矣,面临着修缮保护的诸多难题。

  一直以来,彭氏后人自觉轮流打扫看护永安家塾,但对古建筑保护,以务农为生的他们缺乏专业的了解。

  毕业于清华大学、今年76岁的彭阿姨算得上是彭氏后人中少有的文化人,她工作后长年居住在广州市区,很少回村里,但这两年为了和族人一起合力保护永安家塾,她经常独自往返越秀、黄埔两地。

  彭阿姨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挂牌后经族人多番商量提议,向广州市规划局申请协助修缮永安家塾,而她的任务就是代为提交这份申请书。

  “从外表上看,永安家塾有不少地方已经老化、损坏,但是否有更严重的问题,我们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因此想让规划局请专家来帮永安家塾‘看病’,提出技术指导。”彭阿姨说。

  缺乏专业指导,这也是其他历史建筑挂牌后面临的第一道保护难题。由于广州首批大部分历史建筑均是私人产权,政府部门对建筑的质量以及修缮紧迫性等信息仍然有待逐个考察。

  “看病”之后得“治病”,去哪里找专业的古建筑维修施工团队?维修一次需要花费多少钱?彭氏后人们对此也备感迷茫。

  他们在协助修缮申请书中写道:“请规划局提供专家……调研、评估、制定永安家塾的修缮方案及估算所需经费”。

  而且,由于“我们彭氏后人大部分是村中农民,靠打工养家求生存。一方面,我们希望办一个基金会,寻求社会和海外热心人士、慈善机构等的捐助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我们努力自筹一些资金,但目前只有一两万元,权作日常保养经费,对于修缮完全是杯水车薪”。因此,在修缮经费上,彭氏后人希望得到政府适当的经费补助。

  这便触及到政府部门也颇感头痛的问题——目前广州市涉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仅在市规划局下设名城保护处,六七个工作人员如何为数百乃至数千处的历史建筑提供专家咨询?此外,关于修缮补助,广州市对文物保护划拨的首批6000万元专项资金尚没有一笔花出去,更何况保护层级较低的历史建筑?

  一没有人,二没有钱,这是目前广州历史建筑保护的硬伤。不过,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随着《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利用技术标准》、《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的陆续编制出台,上述问题都能得以一一理顺。

  只是,在未知漫长与否的过渡期间,历史建筑的业主们或许只能稍安勿躁、自求多福或者各显神通了。

  叁、永安家塾的困境

  专家把脉:小修也要二三十万

  幸运的是,彭氏后人上周五迎来了广州市规划局的“上门服务”,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的工作人员前来听取街坊们对永安家塾的保护意见,同时还请来多位保护专家为建筑“把脉”。

  除了申请专业指导和修缮补助,彭氏后人考虑到西华村即将面临城中村改造,希望规划局能为永安家塾划定保护范围,并明确建设控制地带。名城保护处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意见一一记录在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郑力鹏对永安家塾考察一番后发现,建筑瓦层破旧,屋面出现漏水,墙体也十分潮湿,地面反潮严重,而且屋内有白蚁。郑力鹏告诉街坊,最好尽快开始整修瓦层,整修的同时看看木梁有没有腐烂,如果超过三分之一木梁腐烂,就需要更换木材。

  据他评估,永安家塾若进行局部修缮,最少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但如果全面修缮并涉及精细的工艺处理,就要花得更多。

  郑力鹏叮嘱彭氏后人,在修缮永安家塾的过程中,对哪些该换、哪些不该换应做到心中有数,能保留的古旧部件就尽量保留。

  专家的一席交代让彭氏后人对永安家塾的建筑质量有了基本的认识,至于接下来是自筹资金尽快展开修缮,还是等政府有了修缮补助后再定,他们表示还有待族人们商榷。

  提示

  规划局给出日常维护要点

  ●日常维护:

  1、需高度重视结构问题:定期检查主要承重构件如梁、柱、檩、桷板、墙体等,注意其是否有开裂、变形、腐朽、受潮等情形。发现结构问题及时上报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2、水:木结构建筑一定要注意防水,重点是外围部分。首先是屋顶,要经常检查有无渗漏,定期清垄,修补受损构件,防止植物生长。其次是墙身,若发现渗水、空鼓或裂缝等要及时补救,防止破坏面进一步扩大。

  3、火:严禁堆放、存储大量可燃物。注意电线的设置,尽量采用埋地的处理方法。需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正常。

  4、白蚁:勤于检查,发现白蚁及时杀灭。管理人员应知晓白蚁防治相关知识,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

  ●修缮技术:

  需到现场根据受损对象、受损程度、破坏原因等因数综合确定。

  永安家塾

  永安家塾,又名慎馀堂,位于黄埔区茅岗西华村,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其兴建者彭万大,生于乾隆五十六年,寿终同治六年,享年七十五岁,为清番禺“鹿步司”地域第一位进士。

  永安家塾是广府传统建筑体系下产生的优秀建筑,反映了广州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其建筑总体布局、空间形式、建筑样式、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反映了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艺术特色,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