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泽厚上海开课:不做讲演平等讨论 喜欢学生反驳

2014年06月03日 09:3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两周时间,4堂研讨班,1场对谈,李泽厚这位80年代风靡全国的“青年导师”,重回大学课堂,发起了一场道德哲学的讨论。84岁高龄的李泽厚,如今风采如何?他的课程,又会给年轻一代的学生们带来些什么?

  记者电话采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郁振华教授及其硕士生黄家光,还原一个“课堂上的李泽厚”。

  30年过去了,他还是学术明星

  郁振华是第一堂讨论课的主持人。上午9:30的课,不到9点,就有人开始排队进入会场。9点刚过,能容纳100来人的会场就已坐满。没能进入的150多位学生,被安排在隔壁教室,观看视频直播。

  9时20分。李泽厚步入会场,现场学生们都站了起来。正式开课前,李泽厚主动提出,去同楼的视频会场给未能面对面与自己交流的同学致谢。一句“谢谢大家”话音刚落,学生席突然有人喊:“把李老师还给我们”。

  这让郁振华回忆起1985年,李泽厚第一次来华师大讲演的场景。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一新生,李泽厚声誉正隆。上世纪70年代末,《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思想史论》、《美的历程》等书的出版,让李泽厚被青年一代尊为“思想的启蒙老师”。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很多年轻人爱上了美学,成为李泽厚的追随者。

  “当时讲座来了上千人,换了3次地方。”郁振华说,学生们一路狂奔换礼堂。他还记得,现在的华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当时负责在走道里“收条子”,递给李泽厚回答。

  “30年过去了,生活发生了变化,有些东西似乎是不变的,那就是李先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郁振华说。

  不做讲演,平等讨论

  第一堂课的开场白,李泽厚说,24小时的航程,让自己还在“倒时差”;他一再强调,自己多年没有上过课堂,这几次上课前夜,都需要吞服安眠药才能睡下。

  “2小时的课程,真是一个体力考验。”郁振华说,第2次讨论课前一晚,李泽厚血压突然上升,去医院挂了急诊,第二天还坚持上课。在课堂上,他还自己打趣:“好像华罗庚在日本讲学的时候就是倒在课堂上去世的,我大概不至于。”

  讨论课的大致流程,是主持人先发言,随后李泽厚提出讨论案例和问题,大家进行探讨,李泽厚再进行回应,抛出下一个问题。

  “我的设想是10多个人交流些问题,能集中讨论几个问题,不求集中意见。我很希望大家提些意见,批评、反对、质疑、同意都可以,希望不要把问题铺太满。”在第一堂课上,李泽厚就讲明自己的“原则”:不做讲演,平等讨论。

  黄家光回答了李泽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justice”一词究竟如何翻译?“李先生口音有点难懂。开始大家有点拘谨,冷场,但他一直在鼓励和启发我们。”黄家光说,在讨论过程中,李泽厚一直在做着笔记,并且给予每个人充分的表达时间。

  课堂上,李泽厚说,“去掉岁数,我比你们没有更多优势。我读过的书忘记了,你们读过的书我还没有读。”同时表示:“最喜欢看到学生反驳老师。”

  郁振华感叹,在讨论学术时,李泽厚反应敏捷,精神充沛,“像一个少年”。

  不喜欢重复书里观点,更看重启发思考

  “真诚。”谈及李泽厚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23岁的黄家光用了这样两个字。这次讨论课,他参加4节。最后一天的对谈,在一个大报告厅。

  黄家光回忆,活动开始前半小时,报告厅就已坐满。李泽厚说,“也许有些人就是想过来看看‘猴子表演’,既让你们进来,也让你们出去”。

  很多人觉得课程要求中“略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边沁、密尔、罗尔斯等人及中国哲学”太苛刻,郁振华说,这些都是李泽厚要求列出的。“他希望有效率的讨论。不喜欢反复重复书里的观点,更看重启发思考。”

  在郁振华看来,这些,能够给青年学生们起到一个很好地示范作用,“就像于80年代的我们”。 记者郑汝可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