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上的端午也是文化传承契机

2014年06月03日 10:52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端午节三天假期,武汉市民王小姐早就计划好,和家人到长阳游玩一下。和王小姐一样,众多市民对端午节的关注焦点大都集中在两点:吃粽子和去哪里玩。(新华社6月2日电)

  提到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吃。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食物符号似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标签。不少人对此感喟不已,甚至对传统节日的日渐式微深感忧虑。诚然,传承民族文化需要这样的自觉性和危机感,但一味哀伤也大可不必。

  一方面,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不只是粽子,还包括赛龙舟、插艾草、熏“五毒”等文化仪式。然而现代生活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日趋城市化的生活形态,类似文化仪式很难人人参与。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区副主席彭新良表示,端午节节日气氛逐渐变淡,首先是由端午节本身性质决定的。此外,现实生活也挤压了人们参与文化生活、情感互动的热情,很多人一放假要么是“吃”,要么是“游”,要么是“宅”。

  另一方面,吃本身也包含着最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上元节成了“元宵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似乎吃才是传统节日的主旋律。但不可否认,国人对节日饮食如此上心,话题根源或许并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牵涉到了人们心底的文化情愫,无论是谁,其生命的终极意义都必须在日常中的饮食仪式中实现。人们过节吃些什么,并非只有果腹的生理诉求。

  与其对节日沦为“吃货节”抱着消极情绪,不如乐观看待其背后蕴藏的文化传承动力。人民网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趋向。但仍有82%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社会”持认同态度,缺少的是更丰富、更通俗化的了解渠道。在其他濡化载体日益强势的背景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却往往缺位,缺乏仪式感和创新精神。如果在端午节期间,学校也好,家庭也罢,能利用孩子们对食物的朴素热情,通过举办集体包粽子等活动,讲述、传播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去超市买几包现成货蒸吃了事,这是否对端午文化的传承有些益处呢?

  蔡元培曾说:“烹饪是属于文化范畴,饮食是一种文明。”食物的符号是一致的,但能不能吃出文化的味道,则考验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用心用情程度。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端午文化同样能够在“舌尖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任小康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