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收官 陈晓卿评价"三餐"风格像"新闻调查"

2014年06月03日 15:17 来源:东方今报 参与互动(0)

  “舌尖2”于上周五晚收官。与好评如潮的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从开播至今一直被各种争议所围绕,不过收官之作《三餐》总算以点睛之笔为第二季画上句号:“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据悉,此后“舌尖2”还将有一集花絮播出。据总导演陈晓卿介绍,“舌尖”系列预计6月下旬将在央视9套纪录频道再次播出,“先播第一季再播第二季,每天一集,第二季内容将重新剪辑,第八集《花絮》将作为最后一集播出。”记者 毛韶华

  《三餐》 是美食版的《新闻调查》

  一日三餐,每天必备,看似平淡,却又有生活的重量包含其中。想要了解一个地域的风土文化,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尝尝当地最基础的三餐。

  不过,“舌尖2”讲的三餐依然不仅仅是三餐,更是与食物有关的人。在《三餐》中,各个阶层对于三餐的不同选择扑面而来:广东的律师没空吃早餐,而退休老人的早茶时间却可长达1小时;毛坦厂的高考学子实行军事化管理,三餐由陪读的父母亲手从大门栅栏递进;乡村小镇的居民能在家方圆一公里之内找到最新鲜的食材,悠闲地烹制一日三餐……

  由此,陈晓卿评价《三餐》的风格像《新闻调查》,因为这是“舌尖”系列中社会话题最多的一集,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三餐的不同,而三餐的不同又决定了人对幸福感觉的不同。

  回望 《舌尖2》更接近创作者理想

  应试教育、家长陪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逃离北上广……“舌尖2”在美食的呈现中将社会焦点问题一一点到,也因此引来网友的争议:“轻盈的舌尖能否带动沉重的中国?”对于选择了突破,却引发了“口水潮”这件事,陈晓卿却并不后悔。

  “我们不想仅仅拍一个捕食、做饭的过程,而是想探讨食物和人的关联。美食本来就像炒菜的油一样,是锅和菜之间的媒介。真正要烧的菜更重要,只关注油是不够的。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

  因此,他得出结论:“无论有什么样的争议,我们知道‘舌尖2’更接近我们的理想。”

  收益 “舌尖”引发商业合作新模式

  “舌尖1”曾引发的商业现象带给央视思考,央视先后为“舌尖2”举行了多次招商会,近20家企业购买了相关广告资源。央视还将日播改为周播,《舌尖2》的广告收入也因此多卖了很多。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从“《舌尖2》商业路径”表格可以看出,《舌尖2》探寻了将内容进行商业价值变现的路径。

  同时,《舌尖2》还为品牌提供了全媒体合作。多家媒体披露,“舌尖2”的全程合作伙伴,其品牌LOGO及产品并未直接植入《舌尖2》,而是采用了品牌LOGO在片尾露出,品牌广告插播的方式保证赞助商权益,此权益甚至延伸到《舌尖2》的合作方。

  除此之外,“舌尖2”的海外播放版权已出售给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机构,单集价格达6万美元。而版权引起的商业大战在互联网视频行业更为激烈。据知情人士透露,通过这三个途径,“舌尖2”这部投入仅3000万的纪录片初步估计收获了近两亿元的收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