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旭明发微博:志愿者没用谦词敬语“吓我三跳”

2014年06月07日 06:3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发微博:志愿者没用谦词敬语“吓我三跳”

常用的谦词敬语 你知道吗?

    初次见面说“久仰”

    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

    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

    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

    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

    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

    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

    好久不见说“久违”

    赠送作品用“斧正”

    归还原物说“奉还”

    请人批评说“指教”

王旭明的微博显示其有182万多粉丝。

王旭明的微博显示其有182万多粉丝。

    这两天,来苏州参加世界语言大会的教育部前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一条“大学生志愿者吓我三跳”的微博引发各界热议,微博的核心是志愿者用语不够“谦敬”,“吓着”了作为大会宾客的王旭明。对此网友有褒有贬,甚是热闹。 扬子晚报记者 顾秋萍

    情景再现

    王旭明:志愿者不用敬语“吓我三跳”

    6月5日早晨8点多,王旭明发了条微博,道出了吓了他三跳的“遭遇”:“世界语言大会,一出车站,几个苏州大学志愿者便吓我三跳:你们是开会的吗?吓我一跳;你叫什么,自己在这儿找(递过一张纸),吓我二跳;在这儿等吧,还有两个呢,吓我三跳。不怪孩子们,怪大人,怪家庭,怪学校。汉语美之一在于谦词敬语以表彬彬有礼,修养得度。大学呵,不怕无大师,怕无汉语之魅!”

    此微博发出,立即引来诸多网友的热议,其中有支持王老师观点的点赞,也有认为王旭明“太矫情”、“上纲上线”,对此嗤之以鼻的否定。而网友们的负面评论也引来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拍砖”(详见本版旁观者口水仗)。

    会务组:王社长没报名,可能“怠慢”了

    据世界语言大会新闻宣传组苏州方面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王旭明来苏州参加世界语言大会之前没有报名,也没有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因此接待他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接待名单上没有找到他的相关信息,有点不知所措;而当时一批与会嘉宾到达车站,志愿者就直言让王旭明等一等,和嘉宾一起坐大巴车到大会现场,可能由此“怠慢”了王老师,不经意引发这场网络口水仗。

    对于这条指名道姓对着苏大志愿者以及苏大开批的微博,作为当事方的苏州大学会有何反应?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数次电话、短信联系苏州大学宣传部相关人士,但遗憾的是,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短信也没有回应。记者也注意到,网络上,苏大校方对王旭明的微博以及随后引发的“口水仗”也未有任何回应。

    挨批志愿者:不要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相对于校方的沉默,苏大的学子,特别是志愿者们可没那么淡定。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同学说,此次世界语言大会的志愿者就是该学院的。他将王旭明的微博发在了“苏州大学吧”里,引起师生们纷纷吐槽。

    网友“绿毛毛毛毛的二傻子”是志愿者之一,其留言称,“我和室友在虹桥,早上7点出发一直到接近0点才回到学校,我们组10名志愿者也接到不少国内外的领导学者,至少我所知道的同学们都在尽职尽责……只希望"您"不要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有位苏大网友SuMeRr4eveRr以另一种方式“回击”了王旭明:我去接的几次机里,只有一位澳大利亚的学者在出关后非常热情友好地来关心我们等候的两个志愿者。在他走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了一声Thank you for your waiting(谢谢你的迎候)。我也想说,在拿孩子们说事儿的时候,也请学者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王旭明后续回应

    6月5日下午近5点,王旭明又发了条微博:“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明、进步和开放之标志,绕不过、躲不了,只有积极面对。当下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官民对话不够、医患对话不畅、师生对话不足、长幼对话不妥等。总之,社会不同群体间对话内容、机制、方法和手段都有待改进和完善。学习对话吧,开辟新生活。”

    旁观者的口水仗

    支持派

    南京网友“临渊羡鱼子酱”:说话方式的确欠妥,不一定要用“您”,但是在话前面加一句“你好”、“请你”、“请问”不是常识吗?最起码的敬语都没有,说明家庭、学校教育不到位,要负责任。

    苏破lady:我觉得不论长辈说的是对是错,都要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北外朱勇:看了对王旭明原文的评论,对一些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素质不敢恭维。谬论主要有四:1.以志愿者辛苦凌驾一切;2.以南方方言为理由(我也是江苏人,大学生应掌握普通话,况且“您好”很常用);3.以某某粉给不同声音者扣帽子的;4.讽刺挖苦谩骂的。

    中青报曹林:基本礼仪和礼貌也应是志愿者素养之一。

    反对派

    南京网友“一个人的舞台”:矫情!其实“您”字,北方人用于口语,南方人只用于书面,与是否礼貌关系不大,这位官员可能不太了解南方吧。

    南京网友DoctorWhich:自己参加会议,自己找地点报名字,有些事是自己应该主动做的,礼貌固然重要,没礼貌就不活了?方便自己就是方便别人。还有人渐渐岁数大了渐渐地位高了就觉得自己应该被别人被后辈尊重,我自己有时候被比自己小的人直呼名字什么也感到不舒服,虽然我不会这样对待比自己位高年长的人。

    天津网友Krissshxu:以偏概全,认真你就输了。

    殷韶:名人们习惯了点头哈腰,正常的交流已经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了。不知道发言人在现场对志愿者有没有使用谦辞敬语?想来是用了的,己之所欲,必先予人。

    中立派

    网友“青春南京”:当今的志愿者需要的不仅是出劳出力,更多的是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满足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完成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的社会服务工作。何谓志愿?团团认为是用心助人。

    高松婴:回避第一跳:开会的各位老师,我是负责迎候您来此参会的志愿者;回避第二跳:请问老师怎么称呼,方便下一步的安排;回避第三跳:不好意思,您稍作等待,还有两位参会老师马上就到……这样可否?

    昕飞扬1996:我多次接待王老师,他很谦和很好相处,不可能与素不相识的志愿者过不去。只是提醒要注意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何错之有?“您好”、“请问”、“贵姓”,这是应有的礼貌。也不怪孩子们,是大人没教好……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