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申城寻踪"考古展开幕 颠覆"小渔村"看法

2014年06月07日 1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6月7日电 (记者 邹瑞玥)上海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年?150年?700年?7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的“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给出了答案:6000年。作为上海近60年考古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此次展览颠覆了过去“上海是个小渔村”的观点。

  “大约4000年前,上海就是一个南来北往、海纳百川的城市了。”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说。过去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上海在700年前左右才建立县城。事实上,195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上海最早成陆的是青浦等地,最晚到距今约6000年时,青浦等地已有人类长期定居生活。

  目前,上海共有3处以本地地名命名的遗址文化,分别是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约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和约4000年前的广富林文化,他们记录了上海先民最早的活动遗迹,崧泽遗址还发现了被称作“上海第一人”的成年男性头骨。

  此次考古展的陈列分三个部分:讲述史前文明的展厅设计如考古探方;讲述城市之路的展厅则如文人的房间;而讲述宗教文化的古塔寻踪则如进入古塔,全方位描述了上海人史前以来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通过近60年来的田野考古成果,串起上海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以500余件文物交织出上海城镇发展的脉络。

  过去,考古学界认为唐代上海海岸线在今天的上海西部,市中心大部分地区和浦东地区的成陆时间要晚于唐代。但是1972年浦东严桥唐代村落遗址的发现纠正了这一看法,而在上海虹口区广中路则发现了年代更早的南朝遗存。

  宋建介绍说,上海众多考古线索都来自基础建设。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的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由住宅楼建设工人打桩时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大元代水利工程。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重见天日,则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地农民挖河发现的瓷片。青龙镇在唐宋文献中广有记载,当时就是相当繁华的城镇,青龙塔距瓷片发现地五六百米,与文献相互佐证。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说,上海人习惯把黄浦江称为母亲河,其实上海的第一条母亲河是吴淞江,早期上海的城市发展是随着吴淞江兴起、淹没、荒废,如青龙镇遗址就是被淹没而荒废的,志丹苑出土的元代水闸就是吴淞江上的水闸之一。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事实上,上海的文物点涵盖了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并不逊色于文博大省。(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