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美乡村探访:山东淄川百年玉石街的变迁

2014年06月11日 17: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最美乡村探访:山东淄川百年玉石街的变迁
玉石街上的明清古建筑 李红蕾 摄
雨后的玉石街更加温润 李红蕾 摄

  中新网淄博6月11日电 (高健 李红蕾 周建霞)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有一条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风雨侵蚀的玉石街,这条老街两旁全是青砖灰瓦的房屋,仍然居住在此的古稀花甲老人常说发生在玉石街的传奇故事给儿孙听。

  玉石街自渭头河直通淄川西关。记者11日来到这经历百年沧桑的老街,街面全由方方正正的大块青石整齐铺就,常年足踏车辗、岁月沧桑,粗砺的青石变得光滑圆润,形同玉石,据说“玉石街”也是由此得名。

  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龙四村村委会主任王溪强也说不清楚玉石街具体的修建时间,只记得有碑文记载称,清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当地商号捐资修路,玉石街的一段“连五坝”(五个连续的坡路)初具雏形。至民国年间,龙泉早期的民族资本家张平三出资铺路,造福百姓兼顾运煤生意。

  王溪强介绍说,别看现在玉石街上的行人不多,两边的建筑也有多处破损。但玉石街曾是繁荣一时的商贸重镇。史料有记载,因优质瓷土和煤炭资源,清朝以来,这里不仅盛产煤炭和日用陶瓷,还有很多擀毡作坊,其中“渭头河大瓮”和“龙口毡帽”极负盛名。

  沿着玉石街向远处看去,记者发现玉石街两边有不少高门大户、深宅老院,昭示着它曾经的繁华过往。

  88岁的王黄氏已经在王家大院居住了半个多世纪。院落有高高的门楼,装饰着精美的石雕、木雕,斗拱飞甍,气度雍容。当年,王黄氏依父母之命,从淄川西关嫁到“擀毡”起家的王家。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她坚持居住在这传统大院里,不肯离去。

  说起玉石街盛年时的景象,王黄氏语气里流露出眷恋和惋惜,她说:“龙口(今龙泉镇)当年的历史,有广泛流传的儿歌作证:金圈子,银台头,玉石街,铺龙口……北庄桥,桥上桥,人从桥下走,水从桥上流。

  玉石街位于村中央,从两个南门进入并汇合,穿越村庄后,自北城门出。

  王黄氏说,当时,这里店铺相连,字幡招展,商贾云集,车水马龙。龙口村的大户人家也大都住在这条街上,他们沿街建有高大的门楼,里面大都是连着长长过道的三进院落,主院一般是四合院。

  记者采访中,几位当地的老人一同加入玉石街的回忆,他们清楚记得,上世纪六十代末,“玉石街”仍是当地的商贸、文化中心,龙口大集也设在这里。那时每逢农历四、九集,摊位摆得密密麻麻,贯穿街道南北。龙泉供销社仅有的两个门市部和一个饭店都设在玉石街上。

  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沿街村民盖房时,有人偷偷从玉石街上撬石头,一来二去,玉石街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已残缺不全,仅龙一、龙二、龙三等村保存较为完整,龙四、台头、渭一等村保存了一部分,长约2500米。

  相对于玉石街,年代更加久远的沿街的古建筑更加尴尬。记者看到,沿街一座精致的四合院还保持着完整的形制。主屋木质的房柱、房梁已变成黑褐色,木质的房椽依旧细密。只是原来的灰瓦屋顶,为了解决漏雨问题,被主人换成了现代的红瓦,显得不伦不类。

  王溪强心里很清楚,如果拆了玉石街建新楼房,肯定有经济效益;如果保护玉石街,还要投入大笔资金。所幸的是,当地村民自发捐资百余万元人民币决定修一条长300米,宽10米的“新玉石街”替代玉石街的交通功能。他仍在烦恼的是,如何找到一个结合点,让百年玉石街既能保存历史原貌,又能焕发现代生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