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傩戏后继乏人:求师学艺大都只为酒肉(图)

2014年06月17日 11:09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张毓福收藏的傩戏面具

流传百余年的傩戏剧本

伴随张毓福一生的,是傩戏与农耕

  从前,每逢村民家里孩子过生,或是老人生病,便会请张毓福表演傩戏,一演就是两三天,那样的热闹景象让张毓福怀念不已

  6月,正是农忙季节。在“傩戏之乡”稳坪镇里,除了留守的妇女、老人、孩子,很难看到年轻男子的身影。这样的景象,恰如现今傩戏所陷的局面——后继乏人。

  64岁的张毓福是镇里的傩戏掌坛师,为了保护傩戏,他将自己的土地卖给村政府,建设一座傩戏展览馆。他说,傩戏是从开天地以来就诞生的神奇表演,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其传承下去。

  出国表演

  台下观众看不懂

  傩戏以“坛”为单位,掌坛人是当中身份最高的师傅,张毓福就是镇里最有名的傩戏掌坛师。

  2006年,张毓福受邀到日本、韩国演出。与平日的表演不同,这些演出都是在大型展厅里进行,台下的观众大都是国外的专家、记者,他们无法听懂张毓福口中的唱腔,这让张毓福多多少少感到了一些失望。

  “我们德江的傩戏叫做‘傩堂戏’,就是在屋子正堂里铺一块席子,几个人围在一起跳的,哪里会站在这么大的厅里跳。”张毓福告诉记者,平日里来看他表演的大都是村里的村民,对于他的不少剧目,村民早已烂熟于胸,每每演到高潮处,村民都会鼓掌大笑,而在国外,全然没有了这样的效果。

  当表演到傩戏绝活时,国外观众终于和张毓福产生了互动。眼见着张毓福或是口含红香、或是脚踩镰刀,观众为之疯狂,纷纷上台献花。

  然而出国表演没能继续下去,德江县电视台赵台长告诉记者,观众的局限性是很大一个原因。傩戏与小黄侗寨大歌不同,外国人尽管会为傩戏绝活所震惊,却还是不明白傩戏的含义,以及张毓福口中的唱词,这让他们与傩戏之间无法产生感应。

  农忙过后

  才有人请傩戏

  如今,一年下来,张毓福表演傩戏的收入大约在2万元左右,而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只有在秋收后才能获得。这并不是因为当地村民没钱,而是因为平日里,村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外出打工,或是下田务农上。

  在当地,傩戏代表着“请神消灾”,每逢村民家里孩子过生,或是老人生病时,便会请来张毓福表演傩戏、做法。张毓福有一个以自己为首的傩戏团队,每当他表演之时,周边的村民便会涌到做法地点,观看他的表演,一演就是两三天,那样的热闹景象让张毓福怀念不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来请张毓福表演的村民日益减少,只有在秋收过后,或是过年期间,当地较为有钱的人家才会请张毓福表演。

  随着这样的转变,张毓福团队里的人也在发生改变。一些曾经与张毓福一同表演的村民开始选择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现实当中——外出打工,还有一些同行,或是带病在身,或是已经离开了人世。要请来一支傩戏表演队伍,已经不再是件容易的事。

  求师学艺

  大都只为酒肉

  尽管请傩戏的村民人数在慢慢变少,但在当地人心中,傩戏师,尤其是掌坛师,凭借自己神奇的绝活,还是有相当高的地位。每逢有傩戏表演时,作东的人家总会以好酒好肉招呼。这样的地位,让当地一些村民在农忙后选择向张毓福拜师求艺。

  如今,张毓福门下的不少徒弟都已经年过五旬,面对记者,他们坦陈,求艺就是图一个好玩、或是表演时能吃到好酒好肉。对于这些弟子,张毓福倒也不拒收,但是只传授戏剧表演,不会将自己的绝活教出去。张毓福说,那些绝活只属于真正想学傩戏的弟子。

  儿子曾经是张毓福看中的傩戏“好苗子”,然而学了三分之二后,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张毓福回想起自己学习傩戏的情景,那时的他,一连拜了13个师傅,只为学完傩戏的绝活。张毓福感慨,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保持那种“执念”了。

  在张毓福家中,存放着数十本从清朝同治年间传承下来的歌本,当中不少剧本都融进了当地的语言,尽管纸张已经发黄变薄,但依旧是张毓福的宝贝。张毓福说,傩戏是从开天地以来就诞生的神奇表演,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其传承下去,一旦找到忠心的弟子,就把自己的“宝贝”全部传授出去。

  为了保护傩戏,张毓福以每平方米30块钱的廉价将自己的土地卖给了村政府,帮忙建设一座傩戏展览馆。他还给自己的两个孙儿取名为“张傩”和“张傩红”,以此牵托自己的希望。

  当记者询问以后是否会学习傩戏时,13岁的孙儿半天不出声,好久才说出一句:“不知道。”

  本报记者 李慧超/文 徐其飞/图

  德江

  傩堂戏

  德江自古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使德江傩堂戏不仅渊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是古傩的一种。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

  傩戏是傩堂戏的主体部分,有正戏和插戏之分,共有八十多支,其中正戏16支。除傩戏之外,一般还要进行傩技(土家人称“绝活”)表演,项目由主家与坛班约定。在举行傩事活动前,土家族老师都要精心布置一个傩坛(傩堂),所以傩堂戏又称傩坛戏。傩坛布置精致,集编扎、剪纸、染印、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为一体。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