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核物理学家卢鹤绂曾回国抗战 如留美能获诺奖(图)

2014年06月18日 19:3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6月7日是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鹤绂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卢鹤绂先生之子卢永强特地从美国空运回国7箱档案资料,赠予复旦大学档案馆。毕业证书、笔记、院士证、工作证……先生遗物,讲述着他生前的一个个故事。

  用香烟纸写下外宾接待记录

  一本厚厚的外宾接待记事本,细看之下,竟然全部用“海鸥”牌香烟的包装纸装订而成。卢永强介绍,父亲十分节约,也从不搞特权。卢鹤绂的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两包烟,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门”牌烟是凭票供应的,每个人一个月大概几张烟票,而“海鸥”牌“飞马”牌烟是不用烟票买的,于是,他就抽“海鸥”牌烟。翻开这本用烟纸做成的记事本,第一个就是记录来访杨振宁,接下来是吴健雄、袁家骝;从1972年到1981年,美国科学家来复旦大学访问,都是重量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几乎每年都来复旦,李政道也是如此,还有杨福家先生的丹麦老师波尔也来过,都是卢鹤绂接待,记载得非常清晰。

  捐赠的物品中,有一张信纸看似平常,却是教育部的一张收条。原来,1979年—1981年间,卢鹤绂赴美讲学,美国的大学总计给予他个人5000美元的报酬。1981年在国内,万元户都是很让人羡慕的,但卢先生回国后却决定将5000美元上交教育部。他在日记记下交钱的理由:“我在美国,国家仍旧给我工资,我这笔钱不应该拿,因为我拿工资了,另外的收入应该交给国家。”

  想尽办法保留大量科研笔记

  卢鹤绂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他的毕业证书上还有当时教务长司徒雷登的签名。毕业证书上的民国标志,他自己用毛笔画了两道叉。复旦档案馆的杨家润说,“文革”时,生怕红卫兵抄家,卢先生想出这个办法,保留了自己的毕业证书。

  即便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从1970年至1985年,他留下大量的中、英文科研笔记。他的日记和一般人不一样,分成“红”和“专”两类,“红”是记录日常生活,“专”则记录专业内容。原来,他怕科研日记被人看到,如果有人要抓到什么小辫子,他就说“我是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记日记。

  身怀爱国之心毅然回到祖国

  1941年,就在卢鹤绂在美国取得惊人成绩时,他毅然回到抗战中的中国。复旦档案馆馆长周桂发讲述了卢先生归国前后的两个故事——

  回国前,卢鹤绂收到广西大学聘书。回国要上飞机,规定每人携带行李不超过20公斤,可是,他在美国求学期间,身边有大量的外籍外文资料,而这些科研资料,正是国内急缺的。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对付超重,登机前,他穿了一件很大的大衣,里面做了很多插袋,很多书全部都插在他的大衣袋里面。结果,大衣袋过安检时被查到了,可查到的不是金条、不是战争中最最宝贵的日用品,而是一排排英文书。

  不久,日本人就打过来了,广西大学只能往内迁,往贵州方向走。结果,师生们要经过一个叫元宝山的地方,土匪出没,见人就抢东西,大家都不敢走。卢鹤绂听说后,带了一个体育教授,上山找土匪头子,说现在抗日爆发,日本鬼子打进来,自己从国外回来抗战。土匪王一听,人家都逃掉了,这个教授还回来抗战,非常敬重他,当晚请他吃饭、喝酒。第二天,为学校的每只船上发来一竿杏黄的小三角旗,这是一个特别通行证。卢鹤绂的真诚和爱国热情,竟然感动了土匪。

  如果留在美国肯定能获诺奖

  1939年,卢鹤绂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当时他便用质谱仪测量锂7及锂6离子释放量的比值,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他的硕士论文《热盐离子的质谱仪研究》以及实验本身,被国际物理界公认是一种创举。1941年,他又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就在《美国物理月刊》上发表了《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一文,简要阐明了估算铀235临界质量的方法,这是世界上首次公开发表估算铀235原子弹及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这一文献已被世界上广泛引用。卢鹤绂被称为“最早掌握原子弹秘密的人。”

  卢鹤绂在国际物理界地位卓著,他离开美国后,与他同一研究课题的两名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然而对此,卢鹤绂却十分淡然,他终极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淡泊名利。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卢鹤绂为我国的物理事业和培养我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他却实践了自己信奉一生的格言:“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    记者 张炯强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