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377岁纸品店浣花斋搬家 浣花笺已停产60年

2014年07月04日 11:1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南山路上,离中国美院不远,有一家专卖笔墨纸砚的店,名叫浣花斋。美院的老师学生,包括杭州很多艺术家,都习惯到他家买纸和笔。

  可是,最近走过那里,却发现店关门了。

  记者问了老板赵军才知道,他们搬家了,新店在西湖银泰旁边,上个月刚开,“南山路的店,开了7年,店面原本归杭州市政府所有。现在市政府的房子都不往外租了,我们只好搬了。”

  如果不是新店招牌上的小变化——浣花斋,旁边加了一行小字:创立于一六三七年。你或许不知道,377年前,它就开在杭州解放路这个位置,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南京十竹斋齐名。他家的纸很出名,鲁迅、吴昌硕、黄宾虹、陆抑非等,都是他家的粉丝。

  而现在,这家老字号却面临着各种困境——随时要搬走,传统技艺失传。

  “新店面只有两年的租期,好的房子租不起,偏的地方没有生意。如果时间到了,还找不到地方,我可能只有放弃。”作为第十一代传承人,赵军很无奈。

  他家的豆浆笺

  吴昌硕很爱用

  在老杭州的印象里,笔,去邵芝岩买,墨,去石爱文买,纸,必须是浣花斋的。

  这张宣纸,当年有着怎样的名气?

  赵军说,鲁迅过去写信的纸,就是浣花斋出品的浣花笺。有一次,鲁迅知道郑振铎(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来杭州,特意写信嘱咐,帮自己买一些浣花笺回来。《鲁迅日记》里,他曾写道:“信笺四十余种指委托许钦文自杭州浣花斋所购信笺。”

  浣花斋最有名气的,是它的宣纸加工。

  很多人都知道,宣纸,安徽的最好,但这只是一张白纸。就像我们订做衣服,你喜欢染成红色,他喜欢加点花纹,而浣花斋要做的,就是在白纸的基础上,做各种后续加工,比如染笺纸、蜡笺、粉笺、册页、洒金笺等等。

  有些人要做寿,需要一张红色宣纸,这红,得浣花斋来染;有的要做洒金笺,他家就负责把金粉洒上去,有斑驳状。

  余绍宋(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画山水,喜欢用他家半生半熟的粉笺。而吴昌硕画画,爱用浣花斋的豆浆笺。

  赵军解释说,豆浆笺,就是大缸里倒满豆浆,将安徽的生宣浸到里面,像染布一样,在豆浆上染。染一遍,纸就变得不那么白了。1921年,吴昌硕画的《木芙蓉》,用的便是四尺单宣,上面有印章:杭省浣花斋监制。

  90度弯腰

  纯手工染出来的纸

  看到这里你要问了:这么多文人选他家的纸,究竟好在哪里?

  “一张报纸,在水里完全浸湿,两个手拎起来,你能保证不破吗?”赵军说,他们家的纸可以。

  比报纸大10倍的宣纸,跟豆腐皮一样薄,纯粹靠手在染缸里一张张染,然后晾干。染的过程中,要保证颜色没有浓淡、色差,不破,不皱。老师傅做了二十年,如果停半年,手都会生。

  赵军拿出一张红纸,上面洒了金,看起来很不起眼,只是觉得红得很匀称,没有深浅,摸起来很柔,抖起来也没有“哗哗哗”很脆的声音,“必须保证每个地方都一样红,即使手摸过,也不能淡掉。”

  “一张最普通的纸才卖10多块,但做纸本身,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这是手力、眼力、腰力的考验。”

  腰力是啥?

  赵军弯下腰示范——“染缸又低又大,染的时候,人必须保持90度弯腰,一天下来十几甚至二十小时,得保持这个姿势。而染完一张纸,需要4天。”

  纯手工,这是浣花斋377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包括毛笔。

  前两天,有位画家订了一支笔,也就三五十块,但赵军说,他们是从119只黄鼠狼身上,挑出了一支笔的毛,就这么一小撮,“动物身上的毛,有粗有细,不是每一根毛都能做毛笔。枪毛,特别有弹性,绒毛,就是最里面一层,特别软。不同部位的毛挑出来做成毛笔,效果也会不同。”

  赵军说,现在75%以上做毛笔,都会加尼龙丝,弹性确实很好,“但我们还在坚持用好的枪毛做,它起到弹性作用,更自然。”

  招牌浣花笺

  停产快60年了

  这家百年老店,藏着那么多可以细品的文人雅事,以及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技艺,但赵军说,现在,仅仅维持这个小门面,都很困难。

  新店有200多平方米,装修的味道还没散去,门口有几个简单的展柜,挂着名人书画,柜台里分门别类,放着笔墨纸砚,一个上午,没有一位客人。

  赵军算了一笔账,一个月销量30多万,20%的利润,也就6到7万,但一个月房租3万多块,还要付十几个员工的工资,还不算交税等其他开支,根本就是在赔钱。

  “所以,我希望有个足够大的场地,里面有名人字画,传统的文房四宝,技艺展示。这应该成为一个杭州文化特色的品牌。就像人们去上海能看到朵云轩,北京能看荣宝斋,到杭州,应该来浣花斋。”赵军说。

  只是,这个地方很难找到。

  让赵军更无奈的是,“说句老实话,传到我这边,(技艺)已经丢失了很多。”

  比如发笺。就是把女孩子的头发丝,夹在宣纸里。画到这里时,头发丝刚好可以把墨块断掉,形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这种技艺,赵军已经不会了。

  还有招牌浣花笺,就是唐代很有名的薛涛笺。可是,它停产快60年了。

  浣花笺最神奇的是,放在竹簾里,一张一张捞起来,纸不会黏在一起,而纸里的浆又能自然融合。

  “因为我们用的分离剂,是猕猴桃树皮的汁。树枝砍下来,泡成汁,前后不能超过1小时。现在大批量生产宣纸,都用化学分离剂,一倒,就解决了,但效果截然不同。打个比方,我们过去粘邮票用浆糊,是米糊做的,用水一泡,邮票还能完整地撕下来,可以集邮。但502胶水就不同,撕不下来,而且会破。”赵军说。

  可是,如今野生的猕猴桃树是保护物种,没法用。当然,还有个最无奈的原因: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用信笺写信,寄情于纸?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