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文学“本土性”值得深入思考

2014年08月03日 16:1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唱反调

  □何 威

  有几个算得上“广东作家”?

  所谓“广东作家”应该有以下几层基本含意,一是生长在广东的作家,二是迁居广东的外省作家,三是创作具有鲜明广东特色的作家。这几层含意到底哪层含意更切合“广东作家”,至今仍无定论。如果按照以上定义中的第一条,七位所谓代表广东文学的女作家,有些人的“广东”身份还是可疑的——比如,黄爱东西生于上海,张欣是江苏人,盛可以出生于湖南益阳,盛琼安徽人,魏微江苏人;这些女作家中有不少是成年后才移居广东的。按照第二条,至少盛可以是可疑的——据说现在的她长期住在北京。按照第三条,那么七位女作家能有一半算得上“广东作家”就不错了。

  广东经验没有升华为成熟之作

  以黄爱东西、黄茵等人为代表的“小女人散文”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名噪一时,但所谓的“小女人散文”基本上只是一种概念炒作,而且是局部地区的媒体概念炒作,其创作实绩并不足以载入文学史,或者说并不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筱敏是广东女作家中较为沉潜的一位,沉实、思辨是她的散文创作的主要特色,但对当下的现实批判性似略显不足,同样缺乏全国性的影响。张欣借助电视的影响力,其都市小说创作走时尚的路子,靠情节推动故事发展,有相当的通俗性、可视性,但创作上后继乏力,没有扛鼎之作,如小说《深喉》实属草草之作。相比之下,张梅的小说有较多西关味道,但她的创作似乎失于细碎,缺乏厚重感,广东经验没有升华成为如《三家巷》那样的成熟之作。

  “引进”并非培养广东作家的根本

  而以“二盛”(盛可以、盛琼)、魏微等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显然对于老广东(广州)是有相当隔阂的,无论是语言、思维、情感,亲近已属难能可贵,融合更非一朝一夕的事。她们的创作或者仍停留于过去的非广东经验,或者停留于浮泛的都市情感再现,其背景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广东特色可言。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引进”作家只是一种功利性的运作,并非培养广东作家的根本。

  文学“本土性”值得深入思考

  这涉及到普遍的文学创作的“本土性”问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土性是一种自然存在,作家的创作难免带上某一地域特有的色彩,即本土性。从根本上说,“本土性”是自然而然的,主观上可以有意识地去追求,但却难在外在层面进行刻意的培养。缺乏本土性的文学创作其实是不可想象的,这既有所谓全球化的影响,更是作家主体创造力、想象力的不足。广州作家梁凤莲曾经创作了《西关小姐》、《东山少爷》、《巷娈》等小说,这至少是在题材上的一种本土性的创作自觉,但也未有全国性的影响。为何本土化?如何本土化?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编辑:王牧青】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