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后扫盲时代”应追求高级母语使用

2014年08月26日 15: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今早地铁上遇见一个葳蕤的女子。”“周末咱们上哪搴芳去?”“‘翊赞’不就是‘大家帮忙点个赞’嘛!”“事实剀切,不容置喙。”

  最近一段时间,微博、朋友圈都流传着这种应用“网络热词”的“神造句”。不过,这些看起来新鲜的热词和以往网络流行语的出处可不大一样:它们并非来自网友的发明创造,而是全部来自中国历代文学经典中曾经“冬眠”了许久的语词。由央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吸引了过亿网友的热情参与。

  然而与此同时,对这些曾经淡出人们视野的冷僻词的“激活”行动,也引发了一些语言学家的质疑:语言是用来沟通的,词语的“冷”、“热”也有其自身的流变规律,人为地加温既无必要,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究竟是人为地复活“死字”,还是以细分语码增强母语表现力?记者采访了多位语言研究专家和节目总导演,争议背后折射出一个大命题:面对母语,我们应该重建怎么样的价值观?

  1

  冷僻字被“解冻”,有人尝鲜有人质疑

  嘲啁、樗材、雉堞、蟠螭、禳灾、睇眄、猇亭之战、鼻垩挥斤、率尔操觚……每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总有不少生僻词汇让观众大呼“高冷”。节目组还每周精选出节目中出现的“冰封汉字”,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再度传播“焐热”,记者在该活动网页看到,每周参与“焐热行动”人次都突破1000万,6期下来总参与人次已经破亿。

  不少网友对这些词语的观感是“没见过,很新鲜”。一些中小学生则学以致用,有人在微博这样分享:“暑假作文我把‘草木茂盛’换成了‘草木葳蕤’,‘点燃明灯’换成了‘点燃爝火’,一下感觉自己莫名高大上,文艺范儿十足。”甚至用某拼音输入法一打,首行必定能出现这些原本已经“冬眠”了的词语。

  不过,对于这股“考古”之风,也有另外一种相反意见。有观众称频频出现的冷僻字“看了也记不住,记住了也用不上”。网友“晏扬”说:“那些早已被时代所淘汰的字词,那些人们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字词,有必要再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吗?”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挖掘这些已经不存在沟通价值的冰封汉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它们的价值已经仅限于研究领域。因此,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最应当呼唤的是对3500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运用,而不是去复活剩下的七八万个‘冰封汉字’。”有人这样评论。

  一些语言专家也并不看好。《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采访时委婉地指出:“新生的词语不断涌现,有些词语则逐渐淡出,以致成为语言化石。”他认为词语的冷热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有些冷词一旦有了现实需要,便可能枯木逢春,比如前几年的‘守望相助’。但人为地焐冷为热,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荣告诉本报记者,其实质疑者跟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的出发点和愿望是一致的。“在不用‘死字’这一点上双方的意见没有分歧。从已经播放的五场复赛题目看,用到的字没有超出去年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的范围。”

  2

  “后扫盲时代”应追求高级母语使用

  “这些质疑声的存在恰恰说明了当今面临的母语危机。”担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的作家关正文曾经在《小说选刊》、《民族文学》杂志社任职,对于“解冻”冷僻字遭受的质疑,他认为,我们长期倾向于对常用语的提倡上,这是扫盲时代的遗存。“倾向于语言交流的效率和通俗本身并不错,但这不应该成为母语价值观的全部。我们早已经不是文盲了,还应该追求表意的细分能力和美感价值。”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语言分为有限语码和细分语码。有限语码是常用的,所谓细分语码是用来细致表达的,是有层级和差异意义的,它增加一个母语的表现力。过于强调了常用有限语码,就会让体现生动表意功能的细分语码萎缩,语言的生命力也会因此衰微。”

  关正文举例道:“比如‘笑纳’是特别宽泛的表达,而‘哂纳’则更有一种调侃的意味,当中传递出的幽默感是‘笑纳’不能涵盖的。而‘剀切’对于‘切中要害’的表达比‘恳切’、‘中肯’更为痛快果决,那种力度和快感也是别的词语难以替代的。‘哂纳’、‘剀切’的存在让我们在细微表意上多了一个层次,这对于当下的人们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在语言的美感营造上,语词的丰富性也功不可没,因为语言的美感和节奏、音韵都息息相关,如果词汇量少的话必然会破坏其节奏和韵律。“比如‘葳蕤’在古诗文中很常见,这个词语特别美,对节奏、音韵的调节是不可取代的。”关正文说。

  程荣说,今年第一场比赛的题目“菽水承欢”让自己印象很深,“形容虽然家境贫寒,但仍然不忘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这是中华传统美德,让这样的成语在当代活跃起来,在传承中华美德方面发挥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3

  母语发展是否该遵从“丛林法则”?

  纵观这些质疑声,记者发现,对“焐热汉字”的争议除了生僻字是否存在沟通价值外,另外一个重点则是语言的发展是否应该遵从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那些被时代淘汰了的文字,还有人为“复活”的必要和可能吗?

  在这点上,关正文称完全不能同意。“唯有对母语,‘进化论’是说不通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优美的语词当初为什么被‘淘汰’以致成为如今的生僻词?”他认为,我们母语的现状并不是一个人们自然筛选的过程,而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经历了许多的人为改造,有太多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如今我们要转向对经典中的文字背后的语义探寻、转向对汉语语词宽度的拓展、转向对母语价值观的梳理和建设。”

  “囧”、“槑”这几年重新被人们从古籍里翻出来成为网络热词,以及年轻网友们的参与热情,都让关正文对“焐热汉字”充满了信心。“很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常用、简便为文字表达的价值取向,这样下去,就会影响我们母语的品质,蕴藏在古老经典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就难以得到传承,我们民族的想象能力、思考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多认识几个字,能去看看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你不能只允许少数人享受这种快乐。”

  关于“焐热汉字”的途径,程荣建议从多方面考虑,“可以在已有基础上,增加多种比赛方式,比如增加成人的比赛,难度可视成人情况而定;也可以考虑设不同等级的比赛,题目难度不等。”

  程荣甚至提议,大学语文教学也可以辅以汉字水平等级考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对某些工作岗位,如编辑、记者、文秘等,可试行汉字水平等级要求,从柔性提倡开始,在获得广泛认可、条件具备后逐步推广。记者 杨媚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