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化建设重在“化人”而非“化钱”

2014年08月30日 12:5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先是郭美美闹剧,接着是《雷雨》的笑场,再者是“官员书法”的“铲”局,期间还不时有演艺“公众人物”的涉毒和央视“频道负责人”的被拘……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文化”到底怎么了?或许,这只是些“涉文”现象,并不代表我们文化建设的主流。但有时也不得不让人想想,时下这些就是最吸引眼球的“反文化”现象——我们文化的“正能量”似乎远不如这些“现象”的有口皆“悲”、不胫而走。

  面对大众的冷嘲热讽,我总在想这些“眼球文化”的“反文化”秉性,这些毫不相关的现象之间,是否有某些内在的关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本应实现着“化人”价值的文化,似乎更在“化钱”上派上了用场。郭美美其人,本来就是被包养者、性交易者和聚众赌博者的“三位一体”,但媒体挺在意她“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自费进修一年”的经历,暗示此人很懂“以文化钱”之道。又比如“官员书法”,自古也曾是文人士大夫内修德行、外显文慧的演练(那时也没什么“职业书法家”);它的“化钱”或者说“被化钱”,并非错在“书法”雅道而是误于“官员”权力,官德不修又何谈德性自化呢?

  至于演艺“公众人物”的涉毒和央视“频道负责人”的被拘,二者的共通性都在于作为文化从业者职业自律的缺失,“做文化事需先做文化人”是大众的期待,也是我们自身需持守的职业底线。当然,上述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别,后者是“权力腐败”而前者属“品行不端”,只是这二者发生在“文化人”身上就具有了特别的“味道”。从面上看来,《雷雨》的笑场无关于“化钱”,但虽无关于“化钱”却也可能无关于当下的“化人”。文化经典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所从属的那个时代。《雷雨》所鼓吹的“易卜生式”的女性叛逆和解放,前些年已被电影“巨导”穿越成《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时文化界的眼球更专注于“票房”而鲜有关心经典的被“穿越”。今日从文化“化人”的功能来看,避免“笑场”的最好办法是像“经典”创生时那样关注我们自己时代的问题!

  上述种种吸引眼球的“涉文”现象,对于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而言,显然是“负效应”而非“正能量”,也显然是“一小撮”而非“主导面”。但为什么这些现象更能吸引眼球呢?这就值得我们文化工作者好好反思。这些年,我们文化建设在力推大发展、大繁荣和新高潮。推动文化建设的“两大一新”,就其根本而言,是要充分、有效发挥文化的作用。发挥文化的作用,当然需要有功能齐备的文化设施,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需要有凝聚人气的文化活动,需要有温暖人心的文化服务……但文化作用真正充分、有效的发挥,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以文化人”。

  显而易见,当下那些热热闹闹的“涉文”现象,并非我们积极的、正能量的文化建设本身;但对“文化”热热闹闹地追随或趋附,似乎又与近年来文化的“热热闹闹”相关。我们热热闹闹地“办节”,热热闹闹地“评奖”,热热闹闹地“捧星”,热热闹闹地“出访”……甚至就连“非遗”保护、文化下乡、精粹品读、经典开讲这些原本是更深邃、更沉着的文化工作,也都是喧喧嚷嚷、沸沸扬扬。以至于有资深的文化学者认为“文化的喧嚣替代不了严谨深邃的创造”;也有真诚的文化良知呼唤“大力发挥文化‘新民’的作用”——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所言:“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文化的“热闹”可以有也应该有,因为文化作用得以发挥的特性就在于“寓教于乐”,就在于潜移默化。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化产品是“乐”有余而“教”不足,我们太热衷抓“眼球”而忽略开“心扉”。文化的“热闹”使得需求文化的大众“默化”成“看热闹者”,“看热闹者”又往往把娱乐看成自己所需求的“文化”。并且在文化需求的“看热闹者”看来,“娱乐圈”的热闹也是一种热闹的“文化”!到了这一步,所谓“文化人”的“无文化”已是不言而喻的了。就以演艺“公众人物”的无良行为而言,其所塑造人物的“榜样的力量”远不如其自身“示范的榜样”更深入人心。如果指望这样的“文化”去“以文化人”,你能想象会将人“化”成怎样呢?

  我们或许需要不那么“热闹”的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需要更深邃、更沉着些。文化,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人们培育品性、提升素质的进阶;文化人,当然也就成为这种“进阶”上的自觉者和先行者。我们说“文化自觉”,不是让大众追随、认同所谓“文化人”的那点儿“文化记忆”或“文化技艺”,而是文化人“内修自化”并进而“以文化人”的自觉。因此,要使“以文化人”更充分、更有效,首先要让文化工作者真正有“文化”,至少是努力做一个有文化抱负、文化理想、文化追求的人。其次,文化工作者要真正深入群众并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创作出能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文化产品。第三,文化工作者应生动、具体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众的精神操守,外化为大众的行为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其一,总书记认为必须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讲好“中国故事”。这就是他关于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的“四个讲清”。其二,总书记认为必须结合中国价值观念阐释好“中国梦”。这就是他所要求的“五个阐释”,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以及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等。其三,总书记认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体而言,一是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用中华民族创作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二是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去生动、具体表现,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四是融入社会日常生活,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照总书记所说“必须发挥文化作用”的总体要求,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文化人的自我建设更需殚精竭虑。“以文化人”作为“发挥文化作用”的精当表述,其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两个基本涵义是“以人民为本”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我们说文化建设重在“以文化人”,旨在通过“以文化人”来“化人以强”——即全面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具体而言,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强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强调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如果说,我们文化建设需要保持相当的“热度”来呈现“繁荣”的景象,那也必须要着眼于“以文化人”,立足于“化人者的自化”!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