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戏曲艺术应多呈现当代生活

2014年09月01日 16: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任何艺术只有活在当下才有生命力。我们不能总演《女驸马》、《天仙配》这样的经典,必须得有新剧目。”日前,携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再度来到国家大剧院连续献演6天的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韩再芬说。《徽州往事》是韩再芬“徽州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推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商演近百场,在南京创下连演10场、场场爆满的纪录。韩再芬认为,不仅要传承黄梅戏的传统,同时也要再造黄梅戏,让黄梅戏与当代生活对话。

  勇于、善于与当代生活对话,不仅仅是“再芬黄梅”的实践经验,也应是当代戏曲的“治市”之道。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敬而远之”是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里面固然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等因素,却也绕不开另一个原因:一些戏曲虽然与观众之间没有荧屏、银幕之隔,却用艺术化的表演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戏曲本就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样式,如今脱离实际生活的戏曲出现,使得从草台班子、茶舍、戏园子走出的戏曲艺术只能因“曲高和寡”而逐步丧失群众基础。

  艺术应当用心关注基层、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关注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作为草根艺术的戏曲,更应为弱势群体摇旗呐喊,因为艺术的呐喊和批判有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震撼、思索和启迪,有着直抵观众心灵深处的触动,而这也正是戏曲抓人、俘获观众的最美“唱腔”。

  编剧陈彦曾表示:“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果历史传统题材只关心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现实题材只关心劳模精英、成功人士,就会严重脱离人民大众。如果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忘记了为弱势群体发言,那就是丢弃了它的创造本质和生命本质。”笔者在赞同之余期盼更多的“上市佳作”涌现。希望更多的作品在创作之初就把心思用到关切大众的真实内心上去,因为我们需要艺术关怀。秦 文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