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沂蒙母亲”创办战时托儿所 用牺牲换来平安

2014年09月04日 09:4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腹地,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村子———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抗日战争初期,这里一度成为山东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堡垒村”。村中有家“堡垒户”,带头人就是著名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人们尊称她“于大娘”。

  王换于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抗战时期创办起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6个革命后代。

  近两年热播的42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沂蒙》,该片女主人公于宝珍以其朴实、善良和坚强打动了无数观众,于宝珍的原型就是王换于。

  抗战“堡垒户”

  1888年,王换于出生在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一户贫穷的王姓家庭里,19岁那年,嫁到马牧池乡东辛庄一个姓于的人家。自此,被当地人按本地习俗称为于王氏。

  抗战爆发后,沂蒙山区各地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引导下,掀起了抗日热潮。于王氏因性格直爽、办事干练,思想也比较进步,逐步被当地党组织培养成了抗日积极分子。1938年11月,年过半百的于王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填写党员名册时,党组织作了难,总不能发展一个无名氏做党员吧,一个干部在询问了她的经历后,说:“你是夫家用两斗谷子换来的,干脆就叫王换于吧。”

  入党后的王换于更加积极,不久被选举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大儿媳张淑贞和长子于学翠、次子于学荣先后入党,她家成了著名抗日“堡垒户”。

  1939年6月29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等首长,率领机关人员,转战来到东辛庄,并将“帅帐”安在了王换于家。此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省战工会(省政府前身)、鲁中区党委、省妇救会等机关曾先后住过王换于家,山东党政军的其他领导人罗荣桓、肖华、郭洪涛、黎玉、张经武、马保三和高克亭等也曾住过她的家里。

  创办战时托儿所

  徐向前不仅带来了指挥山东抗战的首脑机关,还带来了27个(后来增加到41个)抗战将士的儿女,这些孩子由黄杰等照料。王换于见状,向徐向前提议道:“不如将孩子们分散到各个可靠的群众家中代养,这样孩子们能有个好照应。”

  徐向前听后非常支持。1939年10月,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成立了,王换于任负责人。王换于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便挨村挨户做工作,5天不到,机关27个孩子就全被她安插好了。

  创办战时托儿所,最大的问题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抚养这么多孩子,要担很大风险。王换于一家出生入死,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个“鬼门关”。

  那时敌人常来“扫荡”,王换于家抚养的孩子多,又是领导人的子女,目标大。为保证安全,王换于和儿子秘密在南山和北岭挖了两个较大的山洞,遇到敌人来“扫荡”,就带着孩子藏在里面。1941至1942年间,敌人3次来“扫荡”,王换于都带着孩子躲进山洞,其中一次住洞长达两个多月。

  用牺牲换来平安

  对战时托儿所里的每一个孩子,王换于都尽力细心呵护。一次,王换于去西辛庄看望一个寄养在那里的半岁婴儿,发现孩子瘦得不像样,非常心疼,就将孩子抱回了家。当时,王换于的二儿媳陈洪良正在哺乳期,因当时生活条件差,奶水哺乳一个孩子还不够。但王换于对陈洪良说:“这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陈洪良当即就接过了这个孩子。

  在婆婆的影响和带动下,张淑贞、陈洪良妯娌俩也都尽心呵护着这些革命后代。时间久了,妯娌俩的孩子由于长期疏于照顾,多营养不良。

  1940年秋,陈洪良的儿子秋江得了病,陈洪良因为忙着照顾其他孩子,没腾出空来照顾秋江,结果秋江于第三天晚上病殁。1941年,张淑贞又痛失爱子春海。春海当时已经8岁,常帮大人照看托儿所的小朋友。

  这年11月,天气突然变冷,春海感冒发烧,正在这时敌人突然来“扫荡”,全家人忙着往山洞里转移托儿所的小朋友,春海也来帮忙。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春海全身淋了个透,回家一头倒在床上,最后感冒转肺炎夭折。以后,陈洪良又有秋潇、冬马两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

  王换于和儿子儿媳们用自家的巨大牺牲,换来革命后代的安然无恙。从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的三年多时间里,战时托儿所的41名孩子均健康成长,并陆续被父母和组织领走。1943年后,又有革命将士的45名孩子由王换于抚养长大,以后这批孩子又被陆续领走,最晚的到1948年才离开。抗战胜利后,山东保育小学600多名学生又安置在东辛庄,王换于全家受组织委托,竭尽全力为保育小学服务。

  1947年,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蔡畅在第一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妇女作了王换于事迹的专题报告,王换于的名字从此名扬中外。

  ■资料链接

  重返沂蒙谢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遍布在祖国各地的王换于的“儿女”们,时刻不忘沂蒙山区的养育之恩,而王换于作为沂蒙山区母亲的代表,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亲人的关爱。

  他们在来信中,常常称呼抚养他们的老人是“父母大人”,有的家长和“儿女”还千里迢迢到东辛庄看望,有的一年一度将亲人接到他们的工作单位团聚,有的不间断地往山区寄送东西。

  1989年,王换于这位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付出过很多心血和汗水的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1岁。

  王换于辞世后,党和政府以及不少当年托儿所的孩子们,仍然没有忘记这位革命老妈妈以及至今仍健在的张淑贞等人。

  王贞勤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