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艘考古专业船首航青岛出发赴丹东

2014年09月04日 16: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青岛9月4日电 (记者 应妮)呜——!!!一声汽笛长鸣,“中国考古01”4日下午从山东青岛的团岛中苑码头出发。

  作为中国第一艘考古专业船,“中国考古01”采用全电力推动力方式,全长57.91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满载吃水深度2.883米,满载排水量980吨,航速12节(注:约21公里),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核定载员30人,主要工作海域为中国近海与西沙海域。

  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将此刻称为“实现了中国水下考古人20多年夙愿”的一刻,“标志着中国水下文物考古的工作能力有了本质的提升。”以前的水下考古都是租用渔船,因其不专业,不仅有太多不可预知风险,而且条件差、效率低。“最简单的例子,潜水不是随时都能下水,要看潮汐气候等多种因素。专业考古船可以停留在原地等待合适的潜水时机,而渔船可能就得返港。”

  记者4日上船看到,船上配备专供考古工作所需的考古仪器设备间、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减压仓、A字架、折臂吊、工作艇等,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出水文物现场初步保护、小规模展览等功能。

  柴晓明介绍,这些专业设备最大限度保障了出水文物和潜水人员安全。作为一个集成的平台,“中国考古01”配备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水下考古设备,如用于探测的多波束声纳、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用于发掘的泥沙冲洗装备,以及用于拖吊的A字架、折臂吊等,能吊起5吨重的物体。

  事实上,作为一个独立建制单位,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日上午刚刚正式挂牌。

  在上午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上,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中国考古01号”船的建成使用,填补了中国的一项空白,也让水下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一跃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他指出,现在中国的水下文物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国内收藏热、投资热不断升温,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海域仍是盗捞、走私水下文物活动的多发区,文物执法压力很大。南海浅水区域的水下遗存几乎无一幸存,急需开展系统调查和抢救性发掘。

  他要求,必须科学规划,全面摸清水下文化遗产家底。从点到面、从区域到海域,科学有序地摸清中国水下文化遗产家底,并最终形成“一张图”(“中国水下文化遗产分布  图”。也可视需要形成区域、海域图等)、“一个数据平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数据库)的目标。

  柴晓明也在会上透露,水下保护中心2013年进行了南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调查。调查队共调查水下疑点9处,发现水下遗物点5处,发现沉船遗址1处,采集标本200余件(主要为宋元明清及民国多个时期的瓷片),采集了一批水、沙及水生物样品,并对条件允许的水下文物点进行了物理探测,获取了相应的海底环境资料。

  作为独立建制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有国家和地方两类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包括北海基地、南海基地和西沙工作站,地方基地有宁波、武汉和福建基地。该中心将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等工作。

  “中国考古01”首航将赴辽宁省丹东港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预计将在本月中旬会有成果。(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