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话剧编导黄盈:愿意做一个变化中的时代记录者

2014年09月05日 13:59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枣树》登上“国话” 三部曲跨越八百年 时代变迁话剧蓄力 骑着单车逛北京

  黄盈:京味儿变迁记录者

  昨晚,话剧《枣树》在国家话剧院启动第二轮演出,在8月的首轮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这部初创于十年前的话剧是黄盈京味儿三部曲的第一部,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黄盈说,京味儿戏并不非得是儿化音和老规矩,北京的味道在变,京味儿戏的样貌也在变。爱骑单车逛北京的黄盈说:“我愿意做一个变化中的时代的记录者。”

  大时代下的北京人 三部曲跨越八百年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是什么契机促使你10年前就开始构思这京味儿三部曲的?

  法晚:《枣树》、《马前马前》和《卤煮》这三部曲你所要表达的有什么不一样?

  法晚:在这三部曲里,什么一直延续和贯穿始终呢?

  黄盈:《枣树》是10年前最开始构思出来的。当时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报道了一个老太太想在拆迁过程中保住枣树,这里面有很感性、很情绪化的东西,但是这种感情又非常具有诗意。

  说实话,《枣树》能够被国家话剧院看中很荣幸,因为我当时做的时候完全是有感而发,并不是奔着主流市场认可而去的,这是一个非常直觉性的作品。而从感情上来说,这又是一部很感情先行,很温暖的作品。

  黄盈:从《枣树》到《卤煮》,是一个价值观的变化,《卤煮》讲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卤煮店“保质还是保量”,主角从《枣树》的老太太变成一个老掌柜,地点从一个家人聚居的院落的环境变成卤煮店这样一个海纳百川的社会环境。

  到了《马前马前》,时间跨度更大,从元大都建都到朱棣将明首都迁到北京,到清末外国人进关,一直到梁思成时代拆除元大都时代建立的城墙,导致北京现在的一个无围墙扩张时代。在北京800年的历程中,我选取4个历史切片,借此来看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生活。

  黄盈:这三部作品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历史视野的一个渐进过程,一以贯之的一直是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变化。

  京味语言本身幽默 北京话也在不断变

  法晚:“吃冰拉冰,没化(话)”,在《枣树》里充满着这样的京味儿幽默,这些东西都是哪里来的?

  法晚:你认为北京话、儿化音是京味儿戏的重要标志吗?

  黄盈:其实好多歇后语都是房子斌(《枣树》主演之一)找出来的。京味儿本身语言就是很幽默的,但是生活本身往往并不是为了娱乐或者逗哏。

  我自己是北京人,可能我自身的语言习惯,再加上和房子斌他们的碰撞,说着说着就说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状态。

  黄盈:原来的京味儿戏必须要讲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因为在这里土生土长了好几代人,所以话是很地道的。但现在天南海北的,不断地有新北京人的产生,不再单单是由“土著”组成的。

  就像《枣树》,十年前我第一次排的时候,可能都需要说北京话,但换到现在,至少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讲北京话了。像元朝的时候北京话和现在也不是一个概念。

  黄盈档案

  北京人,中国话剧界最具开拓精神的青年编剧、导演之一,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开放眼光看京味戏 演北京变迁都该算

  法晚:现在影视作品里,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京味儿作品越来越少,你怎么看?

  法晚:如今也有一些冠以“北京”地标的影视作品,如《北京爱情故事》,你觉得它们算京味儿戏吗?

  黄盈:其实所谓的京味儿戏是从清末民初延续到现在的,以北京话和北京的老讲究和典故为基础,和北京的生活气息联系在一起的戏剧门类。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北京的生活在近三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大院里、胡同里的聚居生活现在已经变成了更现代化的都市化生活,随着生活本身的改变,艺术形态也是自然地会发生变化的。

  在我看来,现在京味儿题材少,可能其实是一个在蓄力的过程。

  以话剧来打比方,京味儿戏的格局是焦菊隐先生和老舍先生的《龙须沟》和《茶馆》开创出来的,而现在的生活和刚解放时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这样我想话剧也必然会有新的样貌出现。

  黄盈:我觉得不应当以特别保守的眼光去看待,并不是说你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规格或者程式化的东西才能算北京戏。

  京味儿是一个一直在变的概念,你让一个元大都的人来看民国的北京戏,他也会觉得“怎么会是这样!”

  为什么京味儿这事儿显得挺重要,就是因为从元大都开始,北京作为首都,作为京城,它是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时代的文化,首都的文化体现的是国家的文化。

  现在的北京是在都市化发展的最前沿,所以我觉得在从京味儿入手的时候,透视的不应当仅仅是北京土话或者老的讲究,可能更多的是应当关注整个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过程中人的真切的感受。

  只要是这样的戏,我觉得都可以算作是京味儿戏。

  三部曲后将继续 出租车里说北京

  法晚:三部曲之后,你对京味儿的表达肯定还没结束吧?

  法晚:《出租车》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黄盈:京味儿所谓北京的味道,原有的一些味道可能已经消失,会有一些新的味道进来。我在想下一部作品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向前的演进,来陈述一下我们这几十年来的发展。

  现在我想做一个北京出租车的题材,从夏利、桑塔纳到现代,这是最能够反映北京变化的一个题材。

  黄盈:可能还需要多一些时间吧。现在觉得还不够,总还欠缺些什么。不过,在资料整理的时候,我已经把跟出租车有关的一些东西加到了戏里。

  记者手记 不匆匆路过生活

  《枣树》的制片人安莹说黄盈在生活中是个喜感和卡通的人,喜欢瞪着两个大眼睛,也被朋友们称为“加菲猫”和乔巴。

  能够保有这种表情,或许童心和好奇心是黄盈一直保存的东西。

  黄盈最宝贵的就是他的自行车,随时注意不被雨淋着。骑车的习惯从他14岁保持至今,中间换过一次车,因为车被偷了。黄盈认为骑自行车的时候,会比较通透,而且可以随时停下来,然后再接着走。

  北京的生活很忙碌,疲于赶早晚高峰的我们只会注意到地铁来了又走了,公交来了又走了,而黄盈或许可以看到秋天到来时北京颜色的第一缕变化。这也就让他比我们多了对于生活要表达的东西。

  汪曾祺年纪大了之后喜欢叫辆人力车逛北京,坐在车上,像个孩子一样东看看西看看,这种不匆匆路过的态度或者在表达者之间是相通的。(记者 钱业)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