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初中人教课本古文占1/3 高中文言文有增无减

2014年09月12日 09:3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他在翻阅北师大教师参与编写的全国课标书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句话引发了社会热议。那么,近年来在四川中小学语文教材对古代经典诗词有无删除情况?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状况又怎样?学校是否在推广国学教育?对此,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课本古诗词不多,但学生及家长通过兴趣班或补课的兴趣不减;而在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有增无减。

  1

  四川现状撤换鲁迅:去说理增人情

  小学语文教材 古诗词仅为补充

  据了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本身涉及到的古诗词不多,这些年来也没有什么删改。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语文老师张惠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有19年,她告诉记者:四川的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版本不一,私立学校多用人教版,公立学校多用北师大版,而在川东部分小学大多用西师大版。各版本均有不同,但对古典诗词均涉及不多,仅为补充性的涉及。

  比如,本单元主要内容讲“秋天”,就会出现一两句描写秋天的诗词;而到了中秋,就会有一两句描写月亮或中秋的诗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初中人教课本 古文占三分之一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古代经典文言文与诗词量还是比较大,基本上能占到各种类型的三分之一。”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初一教师李建春说。七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都是经典文言文,八年级开始每一册课本都有两个单元文言文,九年级上是一个单元,下是两个单元。比如《岳阳楼记》、《陈涉世家》等经典都保留着。与过去旧课标相比,有增无减;新课标教学理念不一样,“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统计古诗词,教材每一册课本后都有古诗词10篇,六册共有60篇。

  高中语文课本 文言文有增无减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陈玉军在教高三,他说:“其实对于高中,语文课本并没有减少文言文古诗词等。反而有所增加,特别是文言文。就高三来讲,以前语文课本总共6个单元,文言文占了2个单元。现在课本总共4个单元,文言文还是占2个单元。古诗词不变,还是1个单元。在读本上还增加了唐宋八大家一些没上课本的古诗词。”

  在高考分值分布上,文言文也有所增加:增加了3分文言文断句,诗词默写没变。

  据了解,高中课本在经典阅读部分有所改动。涉及到鲁迅的改变是,去掉了以前生硬的说理性文章,增加了表现鲁迅人情化一面的文章,比如加入了以前只有在读本中出现的《阿长嫂》等。

  “不过还是有点遗憾,比如一些经典的散文,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被删去,换成了一些科幻类的文章,比如未来星球之类的。”陈玉军认为,可以在学生接触科学的基础上,仍然保留经典散文。

  2

  数据调查成都学国学小三到小五是峰值

  国学现状如何?中小学有读本 但使用率低

  在成都的所有中小学,均发放了由四川师范大学编写的国学读本,但目前使用率较低。据记者调查,超过90%的小学开设了国学兴趣班,但受升学影响,小学高年级段参加兴趣班的学生量不及学奥数的,很多国学班级沦为浅阅读,甚至有的只在节假日穿上汉服进行表演。

  在成都国学培训市场较为知名的国学老师泓二先生看来,“蛋糕很大,但纯粹的学堂并不多”。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不少仍与升学挂上了钩,暑期的国学夏令营也少不了奥数培训与作业、作文辅导。另一国学专家邱洪则粗略估计称,成都大概有三四万学生在学习国学。

  “目前来我这学习的学生有500多个,他们共同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家长素质比较高,认识到事业的成败与深厚的国学积淀相关。”泓二先生说,目前成都的国学堂大大小小有十余家,但只单纯教授国学的不到4家。

  学生学什么?低段《弟子规》高段《论语》

  因为教材设计的内容很少,成都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国学选修,草堂小学、泡桐树小学等校的学生均要学习。泡小西区要求,每个班级每周至少有一节课给学生学习国学,内容由老师们自主选定。张惠老师为学生设定了经典古诗词阅读顺序:一年级学五言诗,二年级学《道德经》,三年级习《论语》,四年级读唐诗,五年级读宋词,六年级读诸子百家。

  据统计,小学低年级段学习的国学经典为《三字经》、《弟子规》。在培训学校这是一二年级的主打授课内容,中高段则学习《论语》、四书五经等。金沙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王雪说,现在学校在推广国学教育时,都由老师们自己确定内容,“建议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配套的同步拓展阅读,可请专家们多加入一点国学内容,对小学生国学做出指导。”

  多大学生在学?集中在8—13岁 之后为自学

  除了课堂学习,目前学生年龄集中在8到13岁,即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13岁之后自学的还有,但参与专业培训的就少了。“是否说明孩子大了就不关注国学了?”相关人士解答称,13岁以前是打牢国学学习基础,懂得方法注重积累,学习久了自然就内化成一种从容的行为了。大点的孩子可以通过自行阅读来强化记忆。而在成都学习国学的人数,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个峰值。

  “小学的学业压力不大,有足够时间来熟读这些经典古诗词,这些优秀文化知识对孩子的影响不能用外在东西来考量。经过长时间的国学浸润,孩子们的行为处事、外在气质等方面将会有很好的提升。”泓二先生及张惠都这样认为。

  3

  定制课本

  作家何开四:古文古诗要多于现代文

  我认为在教材中,古文古诗这些古典文学的设置要多于现代文,教材里要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古文古诗,当然现代文化也不能完全不要。我认为打好古代文学的基础,才能学好现代文。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们语言的基础。人的思维从语言而来,中国语言是从古代文学来的,所以中国文学很重要。学好古典文化对年轻人来说,不仅精神上能得到熏陶,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操。

  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邱泓又:增加阅读积淀悟性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呈现不是特别系统,有点支离破碎,学生阅读量不够。文章由老师指导学生去分析,还分析出一些原文本来没有的“寓意”。我的看法是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由老师指导阅读、分析;现代文由教材精选提供,由学生自学阅读,只有增加阅读量才能积累出悟性。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李建春:多种文化相结合

  我喜欢的语文课本,第一应该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容;第二有中外、近现代的经典;第三应该有当代的文学家、诗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增加实用性,回归生活的内容,比如说明文、应用文、申请书、调查报告等。结合起来,单纯偏向某个方面都不行。

  金沙小学语文老师王雪:引入生活实践内容

  现在小学生在社会上能够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一直沿用老版教材,对小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假如在教材中加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或者能让孩子参与实践的内容。比如说,教孩子们积累生活中有趣的事,教孩子们如何读书、购物等,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更爱语文了。

  学生家长樊花争:要兼顾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总的来说,需要兼顾语言能力、造句能力、识字能力等各方面,肯定不能只学或过多地学习国学,每个孩子对国学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教材就由专家设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不同的孩子就由家长或老师来设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孩子喜欢国学的就多学一点;不喜欢的,就少学一点。

  4

  专家观点

  你怎么看“教材删古诗”?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优秀文化传统一定要继承

  我们首先是中国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定要继承,文化血脉不能断,否则凭什么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但对“语文教材删除古诗”不应去放大。现在的教材不止一家,绝大多数课本并未删除古诗。当然,近几年在教育界确实有一些淡化民族文化的声音和现象,我们警惕是对的,但这些声音和现象绝对不占主流。

  我倒不反对小学一年级减少一些古诗,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好多古诗就读过背过,许多家庭也会教孩子接触这些。既然如此,何必在小学还要重复教学呢?其实,增加教材的中国传统文化含量有许多途径,特别是要着眼于整个基础教育。

  去年我在美国参观一所小学,这所学校每周只有一节体育课!校方解释,孩子平时在家里运动已够多了,每天放学后或周末,父母都会带着去锻炼,学校没必要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这道理同样适用解释这次“删除古诗事件”。

  5

  延伸阅读从小学至高中8年来22篇古文被删除

  据《法制晚报》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取代这些的,则是周杰伦的《蜗牛》、《飞向太空的航程》等新内容。2007年,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删除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伶官传序》、《病梅馆记》等多篇古文名作。

  6

  官方表态教育部:教材中古诗词须达一定比例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小学课文中加大古诗文比重,是教育的常识”,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语文出版社修订后的语文教材中,中学古诗文比重增加了35%,小学做到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首古诗,平均每两课有一首。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则告诉记者,尽管出版社可在课程标准内编写不同版本的教材,但出版社编写完后,还需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专业核审。只有通过审定,才能供学校使用。

  续梅透露,中华传统文化所占比重,也是教材审查的标准之一,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会建议增加。

  同步播报

  万米高空聊经典

  习近平:说话蹦出来的都是小时记下的

  9月11日,万米高空。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习近平主席就来到后舱看望工作人员,同大家一一握手。一位记者说:“习大大好!您前天在北师大说语文不能‘去中国化’,反响很热烈。”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据新华网

  相关链接

  上海8首古诗退出课本

  今年9月,上海市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中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上海市教委回应,8首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但在小学一年级听力磁带中仍保留了这8首古诗。8首古诗包括:《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代诗人贾岛《登鹳雀楼》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夜宿山寺》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画》 作者:唐代诗人王维《草》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江雪》 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梅花》 作者:宋代诗人王安石《悯农二首》(其二) 作者:唐代诗人李绅

  北京明年新增10余古诗

  负责主编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明年9月起,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但只要求诵读,让学生体验音韵美。

  任翔说,古诗的编排将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按照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设置相应的单元。比如,中秋节就会诵读《中秋月》等有关中秋的古诗,同时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传统文化和习俗。每首诗所配的画也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白古诗表达的意思。此外,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新版语文教材里都增加了古代经典诗词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和《百家姓》等”。

  广州高中古文诗词占1/4

  据记者了解,目前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文诗词约占四分之一。

  “广州的高中学生大多数用的是粤教版的语文教材,教材中有5个必修课本,每课本有4个单元,古文诗词占比1个单元,即占了四分之一了。”广铁一中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陈暾表示,一直以来,这样的占比都较稳定,很少有增减。一些篇目,如《赤壁怀古》、《逍遥游》、《兰亭序》、《与妻书》等较为经典的篇章都有。在高考方面,语文150分的总分中,古文诗词占了35分,占比近四分之一。

  而广州小学语文则大多数使用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书必读的20个篇章,其中只有一篇古诗《静夜思》;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必读34个篇章,只有一个篇章为古诗两首,分别是《回乡偶书》、《赠汪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读32个篇章,也只有一个篇章收入了《望庐山瀑布》和《绝句》。古诗词在书中占的比例较低。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文诗词的占比有所加重,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有六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涉及古文诗词,收录了《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湖心亭看雪》等10篇古文,以及《望岳》、《游山西村》等6首古诗。

  肖笛张菲菲整理

  成都国学学习小调查

  (问卷随机发放50余份;回收41分,其中有效40份。选项后数字为选择该项的人数。)

  1、您担心社会上流行文化,如选秀,盲目崇洋,网络小说等对您的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吗?

  A、很担心;24 B、比较担心但是我们家长有办法解决;11

  C、不担心。6

  2、您觉得学校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处于什么水平?

  A、学校这方面做得很好;2 B、学校里的国学教育大多流于形式;35

  C、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教育。3

  3、您觉得您的孩子对于传统国学知识的掌握处于什么水平?

  A、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都背了,还背过不少的诗;4

  B、印象中孩子非常好;7 C、印象中孩子非常不好。16

  4、您觉得让孩子学习国学,培养一些德行,对他们的成长有必要吗?

  A、非常重要,孩子不但要提高考试成绩,也要注重内在素质;37

  B、重要,但是孩子升学考试更加重要;7

  C、不重要,无所谓,学不学都可以。1

  D、学好国学,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文化和德行方面的修养,也可以更好地参加语文考试。1

  5、下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唐代著名诗人范仲淹根据孟子的话化用而来的。2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孟子的话,孟子非常强调读书人对道义的追求。8

  C、“人之初,性本善”是孔子的看法,赤子之心,就是孔子的一个说法。8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话是孟子讲的。11

  6、以下的经典你真正读完整的有( )(多选)

  A《弟子规》19 B《论语》 3 C《大学》1 D《三字经》21 E《孝经》0 F《了凡四训》0 G《太上感应篇》0 H《道德经》4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