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956年江宁社员人均纯收入仅61.3元 1962年翻一番

2014年09月19日 14:09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厉银春向记者展示统计资料 本报记者 刘蒙丹摄

  本报讯(记者 刘蒙丹) 今天是中国统计开放日,你知道解放初期的统计资料里有些什么吗?昨天,记者在江宁区翻阅建国以来的统计老档案看到,当年诸如“社员”、“口粮分配”等统计“热词”不断闪现,60多年的沧桑变迁亦扑面而来。

  1956年,“社员人均纯收入”只有61.3元

  东山街道统计科主任厉银春搜集到了1949年以来完整的江宁区统计资料。

  他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本红皮封面的册子,封面上印着“江宁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几个字。他翻开1949—1964年的那本,记者看到,上面“每一社员人均纯收入”栏目中,1949到1955年都是空缺,一直到1956年,数据为61.3元。到1962年,人均纯收入为122.3元,6年间翻了一番。“1956年时,江宁县居民几乎全部都是农民,通过参加集体公社来从事农业劳动,从事其他职业的很少。统计时城镇和农村也没有分开。”厉银春说。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2013年,江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3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9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32元。对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民收入增加了数百倍。当然,城乡居民的结构也早已和当年有天壤之别了。

  “口粮分配”曾是农业统计表中重要类目

  除了基本的产值、人均收入、人口等数据,50多年间,统计的类目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农业为例,过去不仅要统计各种农作物的产量,还要统计集体分配口粮。前面提到的社员人均收入中,除了钱以外,还包括“口粮分配”这一类。

  而翻开如今的农业统计表,除了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以外,现在的统计类目中还纳入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农田建设”等很多新类目。

  当年的统计员,背着文件箱挨家挨户摸情况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当年农村人口比较固定,统计员都是一家一户实地进行调查,“背一个老大的文件箱,在田间地头跑上好几天,靠一张嘴和一支笔,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清楚,包括家里有多少田、几口人、收入从哪儿来,都得问到,记下来,回来之后再汇集数据。”

  如今,统计调查手段已经是“鸟枪换炮”。这位负责人说,现在电子化上报已经成了数据汇总的常用手段,以企业数据上报为例,全部采用一套表,并且直接联网直报。在统计民生数据,尤其是居民收入和支出时,则是采用家庭记账本形式,由调查户每天填写账本,小到买一根钉子,大到按揭买房,小到麻将赢钱,大到工资收入,所有的支出、收入都要填报在账本上。月末时再由统计员把账本收上来,将数据录入到网络平台上,进行逐级上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