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萨苏:体会真实历史的声音

2014年09月19日 15:46 来源:南昌日报 参与互动(0)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20年。在那场战争中,被视为中国近代第一次自强运动重要成果的北洋水陆两师全军覆没,如云艨艟烟消云散,成为令人扼腕的一大恨事。泱泱大国为什么会败?著名作家萨苏近年来查阅大量史料,并远赴日本探访战争遗迹多达四十余处,悉心创作了《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答案如抽丝剥茧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接受采访时,萨苏表示,由他担任主要策划人的大型纪录片《甲午祭》也在近日于中央电视台同期播出。

  记者: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甲午战争的图书早已充斥市场。这本《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为何选在这么晚才推出?

  萨苏:9月17日是甲午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大东沟海战的纪念日。选择这个日子推出《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是为了向北洋水师那一批中国人致敬。此外,写这本书之前颇为不安,因为很担心写成重复的内容。为写这本书走访了遍布中外各地的甲午战争遗迹、遗址四十多处,每一件遗物都似乎在讲述着他们活生生的故事,而这些也给了我自信,这本书经受的磨砺多了,出得也就慢些,只希望慢工出细活,给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北洋水师,一个值得深思的甲午,去体会真实历史的声音。

  记者:与其他有关甲午战争的书相比,《血火考场》有什么不同?

  萨苏: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战场之内我们输在哪里,战场之外我们输在哪里,甲午战争打在了我国第一次自强运动的转折点上,这一次自强也是中国进步的阶梯之一。视角上面力争有所突破,第一是用了Discovery的纪录风格,也就是一切从遗物开始,比如镇远舰铁锚上的四处弹痕说明了什么?这是一种使用放大镜的视角,一切从细节开始;第二是谈到这场战争的时候,尽量从国际视角,从大历史环境的角度来看它,这是一种从阳台上看街市的视角。以这两个视角,希望描绘出一个真实的甲午战争。

  记者:您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实地考察了甲午战场遗迹,还原了许多真实的故事,其中有哪些细节是最让您感动的?

  萨苏:在书中曾经描述过,比如丁汝昌在战争中的做法,我们会发现,他将传统名将“善待卒伍”、“破釜沉舟”、“身先士卒”等要求都做到了,而且对于近代工业文明与近代军事文明有着比其他将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战争依然毫无悬念地败了,从他的身上,我们越发明白,甲午之败,是一个国家在整体上的失利,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一两个优秀将领改变不了战局,甲午战争呼唤着整个国家的改革。

  记者: 在这本书推出的同时,由您作为主要策划人的纪录片《甲午祭》也将在中央电视台同期播出。请问本书和纪录片的内容有何异同?

  萨苏:有很大的交集。《甲午祭》最初的脚本即是本书。如果不是制作这部纪录片《甲午祭》,也就不会有《血火考场》。这二者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和国防大学的若干专家谈过之后,才定下了这本书的写作模式。记者 徐蕾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