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曙明:曾国藩对李鸿章心存戒意 曾阻其进驻上海

2014年09月22日 13:41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李鸿章:潜龙在渊》 叶曙明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平心而论,李文安不过是中人之资,宦绩乏善可陈,他之所以在青史留名,全因为生命中的两个人——一个是他儿子李鸿章,另一个是与他同年考中进士的曾国藩。李文安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这两个人拉到了一起。”在叶曙明笔下,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李鸿章就这样登场了。近日,铁葫芦历史馆《李鸿章:潜龙在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它被誉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精彩的李鸿章传记。

  《李鸿章:潜龙在渊》从清道光三年(1823)李鸿章出生写起,讲述了他少年时科场得意,任曾国藩幕僚后抱负难伸,及至淮军草创,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中屡建奇功,最后于1869年剿灭捻军,成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事迹,全面、精彩地再现了李鸿章的青年时代。

  李鸿章与曾国藩师徒关系不简单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师徒关系是读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叶曙明在传记中着意描写之处。李鸿章初到江西,他自己后来说是“奉调”前往,叶曙明指出此说仅为保全颜面,事实是,李鸿章为安徽巡抚福济幕僚数年后,安徽为太平军攻陷,李氏于咸丰八年(1858)落荒而逃,他是逃难到江西的。到了曾国藩大营之后,李鸿章受到曾氏倚重,两人商量奏调察哈尔马三千,让李氏回安徽招募淮勇,组建马队。但这一计划因故未能实现,李鸿章留在幕府中帮曾国藩校正《经史百家杂钞》。

  李鸿章后来平步青云,与恩师曾国藩的指教与提携有莫大关系,但曾氏对李氏的使用却不是毫无保留的。叶曙明评论道:“曾国藩对李鸿章,虽然欣赏,却也一直心存戒意,不敢放手。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他在安排李鸿章的升迁去留时,总是缩手缩脚、举棋不定,几次说要外放委以重任,结果都是大锣大鼓举荐,没声没息收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太平军兵临沪淞,同治元年(1862)正月,淮军正式成立。此时朝廷已准备让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让他统带水陆军驰赴下游,驻扎镇江,以解上海之围。当然这也是曾国藩的意思,他不想让李鸿章盘踞上海,因为上海尚未被太平军染指,又是万国通商之口,是湘军军饷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李鸿章直接进驻,可能对曾国藩及其九弟曾国荃不利。

  是年二月底,由沪绅出资十八万银两,租用英商麦里洋行轮船,将刚刚组建完成的淮军全部运抵上海。由于双方合同已经成立,十八万两白银不能付之东流,曾国藩只得答应李鸿章直接赴上海。叶曙明写道:“鳌鱼已放归大海,想让它再游回池子,已无可能。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再也不复从前矣。”

  比梁启超《李鸿章传》更贴近读者

  在叶曙明之前,最早为李鸿章写传并一直影响至今的也是一位广东人,他就是梁启超。

  1901年11月,李鸿章去世,梁启超于12月作成一传,名《李鸿章》,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梁启超是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又是中国新史学的开创者,他与李鸿章立场不同,政治观点亦相异。他说:“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因此梁启超写作此书,是秉持史家客观立场:“顾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工曰:‘Paint me as I am’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梁启超称:“李鸿章之用兵也,谋定后动,料敌如神,故在军中十五年,未尝有所挫衄。虽曰幸运,亦岂不以人事耶?”梁启超充分肯定了李鸿章在近代外交上的贡献:“导清国使前进以至今日之地位者谁乎?固不得不首屈一指曰,李鸿章也”。但他同时又批评李鸿章“不学无术”:“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只看到西方富强的表面原因,而没有近代先进的政治思想,因此他担当不起挽救中国危机的责任。

  叶曙明称他的作品是通俗的、大众化的历史读物,他的这部《李鸿章:潜龙在渊》相比于梁启超的传记,材料更丰富,细节更生动,语言更活泼,评价也更中肯,因此它也更能贴近当代读者,打动当代读者。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