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视原台长杨伟光病逝 曾发掘白岩松崔永元等名嘴

2014年09月22日 16:05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报道,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因病于20日晚去世。这位享年79岁的老人曾打造了央视的一个黄金时代,在他任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一批富有改革开创精神的新闻栏目为公众所喜爱,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等一批知名主持人为国人所熟知,当时坊间有传说,毛遂自荐者只要有才华,可以直接去推台长办公室的门。

  拓荒

  杨伟光从央广调到央视

  1985年,50岁的杨伟光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了24年,时任副台长。按照组织规划,他本应继任广播电台的台长。然而,那一年,央视春晚首遭滑铁卢,一天收到几麻袋的批评信。一纸调令,杨伟光被调去了中央电视台任副台长,主管新闻。

  为了改变当时电视新闻“慢、窄、少”现状,杨伟光提出抓三个字:快、短、多。“快就是北京晚六时前的重要活动,力争当晚七时的《新闻联播》就播出,他还提出要改变新闻结构,减少会议、外事和生产新闻,增加经济、社会和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新闻,提高可视性。 ”央视老编辑张先生回忆。

  雷利风行的杨伟光又开始在央视节目内容和信息量上都提出要求,不光《新闻联播》一下子从每天十几条增加到三十几条,人大讨论会、中外新闻记者招待会、双跨珠峰、《破产法》纪实等报道都最先出现在了央视,杨伟光还要求央视的记者在会议上必须提问。

  效果立竿见影,广播电台的同事告诉杨伟光他们感到压力了,而杨伟光也终于在电视台站稳了脚跟。

  改革

  将挑战者号爆炸做头条

  1986年1月29日,电视台收到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爆炸的新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新闻,按照新闻规律应该是头条,但所有人都知道规矩是:国内新闻在前,国际新闻在后。

  杨伟光毅然决定,把挑战者号安排在头条,而且安排6分钟的时间。多年以后,回忆这段往事,杨伟光却说,“直到节目播放之前,他还在担心效果和反响”。

  新闻播出,好评如潮,知识界、新闻界都在褒奖这一重大改变。但遗憾的是,这次灵光乍现的决定却没能真正改变此后新闻联播的风格。

  挑战

  开创《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1991年他当上台长,很快明确‘新闻立台’的理念,没有杨伟光就没有我们这批主持人。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在接受采访时称,“我第一次见到杨台是在1993年的8月份,《东方时空》刚开办了三个多月,当时就在梅地亚办了一个《东方时空》百天的活动。很多人一谈到杨台当台长的这段生涯,都认为《东方时空》的推出是一个亮点,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中国电视改革的一个标志。 ”

  随着《东方时空》以“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渐渐深入人心,《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相继问世。杨伟光曾在接受采访时说,“1993年开办《东方时空》,里面的《焦点时刻》就是讲批评。刚开始做这个节目我就要放在垃圾时间,批评内容很难把握,我不希望很多人看,但是要做。结果没想到,《东方时空》一出来大家7点也都看了,因为它的内容摆在那儿。一年以后把抓热点的节目从早上7点放在《新闻联播》的后面,就是《焦点访谈》。 ”

  而彼时的《新闻联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也最关心的一句话,往往是主持人的最后一句—预报当天《焦点访谈》即将播出的内容。

  曾有报道戏言:“当时中央电视台门前,两个队伍最长,一个是地方官员的说情队伍,一个是找中央电视台反映问题的老百姓队伍。 ”

  魄力

  让央视真实起来 让央视富起来

  如果说前述改革是遵循新闻规律打破陈规,杨伟光对《新闻联播》的另一个革命性创举,是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

  1993年底,在《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之前,杨伟光拍板加了一则30秒的广告。这一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创举,甚至让时任广电部长的艾知生都觉得不安,不得不抄起电话亲自向杨伟光询问详情。

  但也就是从这则广告开始,央视开始依托《新闻联播》前后黄金时段进行点石成金般的广告招标。而今,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两个频道中,并机播出的《新闻联播》开播前后短短数分钟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金额,占据了CCTV16个频道全部广告收入的绝大部分。2007年度,黄金时段招标总额甚至突破80个亿。有人因此评价说,某种意义上,杨伟光让《新闻联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印钞机。

  央视新闻评论部的一些老人们认为,杨伟光时代是央视的一个巅峰,自然也是《新闻联播》影响力的一个巅峰。他们喜欢回忆2000年以前的央视岁月,觉得那是央视曾经的“最好的时光”。

  告别央视

  1999年2月,64岁的杨伟光从中央电视台台长的位置上退下来。

  在杨伟光任台长的7年多时间里,央视频道数量由原来的3套增加到9套;节目播出时间由1992年全台平均每天播出37小时,增加到1997年全台平均每天播出150多个小时;国际频道通过卫星覆盖全球96%的地区;节目固定栏目由几个增加到306个;广告、经营收入达到50亿。

  1998年3月,杨伟光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还兼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等多个职务。 2002年,杨伟光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新成立的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职务。

  “杨台制造”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开拓性的台长。从我们主持人的角度来说,那时发挥的空间是空前的。过去主持人还是比较多地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就是念别人写的稿子,但是他特别鼓励我们大家发挥。 ”

  ——崔永元

  我和在座的很多主持人都是杨台的作品”。

  ——白岩松

  伯乐

  发掘白岩松、崔永元等名嘴

  2009年3月23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2008年中国电视主持人公众形象调查评比中名列第一,杨伟光为他颁奖,白岩松说:“我和在座的很多主持人都是杨台的作品。我很高兴由杨台来给我颁奖。谢谢您。 ”

  “不拘一格”,几乎是下属们对这位老台长一致的评价。

  现在仍活跃在央视荧屏上的一大批名播音员、名主持人,以及幕后的众多制片人、导演,都是在杨伟光时代“出道”的。若不是当年杨伟光“发明”了全新的用人制度,打破事业单位的“编制”壁垒,他们也许就不能迈进央视大门,或者得不到重用。当年,央视有一个传说,毛遂自荐者可以直接去推台长的门。

  采访中,杨伟光的知名“老部下”们,如崔永元、石坚、李挺、张子扬、徐俐,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用人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白岩松说:“我觉得杨台是个能把握方向的人。 ”

  即便现在已离开央视,谈到老领导,倪萍还是说:“我得谢谢他,我希望杨台健康快乐。 ”

  综合消息

  悼念

  “电视改革的践行者,杨台长一路走好”

  杨伟光去世的消息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第一时间发布微博:“惊悉央视老台长杨伟光在协和医院去世,不胜哀悼之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和杨台在多个场合见面、交流,深感他的睿智和专业精神。他是我们人大新闻系1961届的老学长,是中国电视产业最早的拓荒者,成功地领导了迄今最为卓越的央视变革。 ”

  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转发消息,并配文:“电视改革的践行者,杨台长一路走好。 ”

  知名媒体人刘春昨晨发表微博悼念老台长:“昨晚十点多,师兄电,老台长杨伟光离世,顿时陷入悲恸。杨台以过人的眼光、胆识、胸怀,推动上世纪90年代央视的全面改革,创造了央视的黄金时代,《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在那个时代横空出世,把电视的媒体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推到顶峰。 ”

  昨晨记者致电央视新闻中心制片人郎永淳,他对于老台长的去世深表悲痛,随后短信回复记者:“我特别感恩杨伟光先生,没有他的开明与担当,我不可能进入央视,成为‘戴眼镜’的新闻主播!我钦佩他的改革魄力与实践,他倡导的精品工程战略等是中国电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杨台走好! ”

  据《法制晚报》报道

  链接

  杨伟光:邓小平看《邓小平》,笑了笑

  打造精品电视剧,亦是杨伟光的重要决定。

  杨伟光认为,只有抓质量、抓精品才能使电视剧生产良性循环,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随后,央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一批优秀电视剧应运而生:《外来妹》《情满珠江》《北京人在纽约》《三国演义》《水浒传》《开国领袖毛泽东》《雍正王朝》等,在当时俘获了大量粉丝。

  此外,一批高品质的纪录片、文献片《毛泽东》《邓小平》《香港沧桑》《改革开放20年》《望长城》等相继问世,特别是大型文献片《邓小平》于1997年1月1日开播,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2009年,杨伟光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对话:

  记者:您喜欢电视剧,在任上时拍了不少。

  杨伟光:我主要拍历史题材。当时我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小组的组长。当时像《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日出东方》都掀起了收视高潮。再前面还有《三国演义》,播出时带广告,1集广告费就100多万元,还卖到了香港、台湾地区、日本、美国,成为经典。本来在香港,无线台收视率占80%,亚视台占20%,播《三国演义》时亚视收视率猛涨,有时还超过无线,当年扭亏为盈。

  记者:拍《邓小平》时他还健在?

  杨伟光:是啊!邓小平当时还健在,行不行呢?我就让人先去探探风。他们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不过小平同志身边的人提了几点建议:如果要拍,集数不可以超过《毛泽东》,而且要有一首好主题歌。

  我做了40多盘录像带给中央领导看,谁都没表态。后来急了,就给曾庆红同志(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打电话,问领导看了没有,怎么说。他说不错。我说1997年元旦播是最好的时机。过了一个多礼拜,他同意元旦播出。当时小平同志在医院里,别人扶他起来看,他笑了笑。 2月19日他就去世了。

  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把握好‘度’是成功的关键。古人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我的座右铭。 ” ——杨伟光

  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因病于20日晚去世,享年79岁。他是中国电视产业最早的拓荒者之一,广东梅县人,1935年生,1956年10月入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副台长、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台长、广电部副部长等职。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