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以配套制度呵护烈士纪念设施

2014年10月07日 09:1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要缅怀烈士,要慰藉遗属,关键就是要有载体来传递价值,要有现实配套举措来提供公共救助。国家已摆出立场态度,各级部门单位该拿出行动,进行有效对接了。

  刚刚过去的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刷新了公众对烈士群体的认识和感知。不过,据记者探访,作为承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当前部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抗战遗址等烈士纪念设施破损严重。目前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宣传方式落后等困境。

  这样的尴尬和错位,直接表明在纪念“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问题上,尽管国家拿出态度,摆明立场,划出路径,但是,由于存在太多的现实细节漏洞,缺乏相关的配套完善,纪念很容易失去载体,人们也难以拒绝遗忘。若依此下去得不到改善,纪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启示现实与未来。

  比如,按照国家对烈士纪念日活动形式的相关要求,要举行公祭,要向烈士墓敬献鲜花,要开展网上纪念,要关怀慰问烈士遗属。然而,当我们面对很多纪念碑上烈士名字模糊不清,一些烈士纪念园竟被用来养鸡养鸭,人们又如何进行铭记和致敬?当一些烈士陵园被用来搞商业地产开发,人们的公共情感如何不受伤害?

  在国外很多国家,纪念牌镌刻的种种死难数字,都精确到个位。比如,珍珠港事件纪念碑上面有每个个体的姓名。太多事实都表明,最有力量最有意义的纪念,绝不是简单的宏大叙事,而是将个体生命放置到最重要的地位,以现实行动来提供救济帮助。当前,我们已经有了烈士纪念日,接下来,要缅怀烈士,要慰藉遗属,关键就是要有载体来传递价值,要有现实配套举措来提供公共救助。也只有这样,在国家立场与国民行动之间,才不会出现一个断裂带。

  烈士纪念设施破损严重敲响了一记警钟。当务之急,必须要对与烈士纪念有关的文化遗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登记,将相关文物古迹和历史资料纳入关注视野,迅速登录在册,再通过评定分级,最后出台具体的针对性保护措施。这显然离不开公共财政提供专项资金保障,也需要明晰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值得强调的是,在进行相关文化保护的同时,还必须谨防一些地方权力和资本联手,将掠夺利益之手伸向这片神圣的领地。此外,各地也要对烈士纪念工作进行认真的梳理考察,同时建立起相关的问责制度,确保纪念有实际效果。

  没有细节完善的纪念注定空洞,没有制度配套的国家立场难以落地,要让烈士纪念日不成为一个虚妄的符号,现在,国家已摆出立场态度,各级部门单位该拿出行动,进行有效对接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单士兵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