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系法国最著名文学家之一

2014年10月12日 08:29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莫迪亚诺和他的作品。

  □莫迪亚诺“用出色的‘回忆艺术’,唤醒了最难以道明的人类命运。”□诺奖评委选择把奖给莫迪亚诺应该是引导大家重视法国文学的纯粹性。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诺奖的消息传来后,不少中国读者第一反应是“不知道,没读过他”。但如果仔细了解会发现,这位作家的作品在中国并不能算很陌生。

  莫迪亚诺的经典代表作品,早在30年前就开始陆续被引介到中国内地,1990年代还曾有一次对他的作品的翻译热。不光法语文学圈对他非常熟悉,还影响到王小波、王朔等一批中国作家。

  每次莫迪亚诺有新书在中国出版,总还是有一群死忠粉默默跟随。不过,总体来说,在中国,莫迪亚诺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作家。

  侦探式的自我探寻 纯正法国文学味儿

  “大家都没有变老。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出自《青春咖啡馆》)。莫迪亚诺的写作主题大多和记忆、遗忘、时间、自我身份追寻、探求有关。他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描写过往的生活陈迹和线索。诺奖颁奖词就说他“用出色的‘回忆艺术’,唤醒了最难以道明的人类命运。”

  莫迪亚诺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其作品带有着很强的个人经历色彩。有评论家分析说,这大概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是个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候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在法国,莫迪亚诺和2008年诺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是两位并行驰骋文坛的大师级作家,被法国评论界称为“一阴一阳”。据法国一份文学杂志发起的调查,两人的读者数量旗鼓相当,选择读莫迪亚诺还是克莱齐奥,甚至成了区分法国人不同文学趣味的话题。

  国内文学评论家邱华栋指出,与勒克莱齐奥一直旅居海外、擅长写异域风情不同,莫迪亚诺长期老老实实待在法国,写作题材多聚焦在法国本土,尤其是二战之后的法国。邱华栋说,“他总爱在自己的创作中,像一个侦探式的探寻自我、往事,有一股深刻的忧郁、怀疑调调,有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明显痕迹。他的文笔纯正、锋利、自制,语言流畅优美,带有寓意。总之,他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法国本土作家,法国文学味儿很纯正。我猜想,诺奖评委选择把奖给莫迪亚诺,应该是引导大家重视法国文学的纯粹性。”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