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代管道大路驿连通西安至开封 郑州开封间水路可达

2014年12月05日 13:36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郑开大道与郑汴轻轨

  引子

  2014年年底,万众期待的郑州至开封间的轻轨即将通车试运行,郑州、开封,这两座新老省会之间的距离又被拉近了。

  一天清晨,我驱车沿着郑开大道,往开封采访,平坦的柏油路向东延伸,一条起于地面的轻轨高架与之并行,试车的机车匆匆忙忙奔向远方,似乎在倾诉着一个“轻轨时代”的来临。

  我行走在郑开大道上,望着远处的田野和隐约可见的乡间小路,感慨颇多:千年之前,连接郑州与开封的道路只是数条“官道”,黄土飞扬,崎岖难行;千年之后,当年的“官道”如今已经湮没在黄土之下,而连接这两座城市的道路,既有高等级的高速公路,也有川流不息的商都大道、郑汴物流通道,更有万车穿梭的郑开大道,还有连贯东西大动脉的陇海铁路……

  正是这一条条土路、公路、铁路,成为商都郑州和汴京开封之间的交通纽带,千年以来,人们在这条路上奔波,或为生计、或为前程、或为人生的梦想。

  如今,我们可以乘坐城际公交、开着私家车奔波于郑汴之间,快速而又便捷;很快,我们可以搭乘轻轨,更快捷往来于双城。而谁能想到,在靠着双脚和板车行走的年代,从开封到郑州,人们要走上整整一天的时间。

  千年巨变,白云苍狗。

  一百多年间,郑汴交通天翻地覆发生了变化,郑汴双城的交通史,就是一部提速史。让我们走进历史的烟云,去感受郑汴线一百多年的变革,感受双城距离是如何一步步拉近的……

  大路驿连接郑州与开封

  2006年,随着郑开大道的开通,很多私家车主不愿跑商都大道了,一是郑开大道路程短,二是商都大道上卡车多,不好走。

  不过,我个人还是蛮喜欢商都大道的。沿着公路东行,出了白沙镇,快进入中牟县城的一段路上,绿树成荫,非常惬意。要知道,郑汴之间通行了一千多年的“官道”,基本就是沿着商都大道这条线形成的。

  这条官道,史书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大路驿。

  所谓大路驿,指的是西安—洛阳—开封这条官道。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中说:“洛阳为唐代之陪都,称为东都,一称东京。汴州自北朝末期以来,已称殷盛,多豪侠。至唐代尤为黄河下游大平原之第一大都市,且为东方交通之总枢纽,中叶以后,藩镇跋扈,汴州地当漕道咽喉,于政局安危尤所急切。而其位置又与长安、洛阳同在一条东西轴线上,故西东两都之驿道东延至汴州,称为大路驿。”

  郑州至开封的这条官道,属于“大路驿”东段,根据史料的描述,郑汴间交通路线沿途的地名自西向东有郑州、仆射坡、圃田、中牟、八角、板桥、新郑门七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王琳教授推测说,当年的这条官道大致起点应该是管城区,向东经八里湾南、凤凰台北进入今中牟县境,在中牟县境内过今芦医庙乡蒋冲村与白沙乡古城村之间的圃田故城后,再经今郑庵镇、姚家北至韩寺镇的东古城村。由中牟县城再折东向北至今开封杏花营西的八店、板桥后,终点是开封的新郑门。

  这条官道路线,大致就是今天的商都大道,不过在部分路段,一度向南偏离了三四公里。一千多年来,连接开封与郑州的最主要陆路交通就是这条道路,那么郑汴之间有没有近一点的路呢?答案是肯定的。

  宋人笔记《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张生者,家在汴州中牟县东北赤城坂……自河朔还汴州,晚出郑州门,到板桥,已昏黑矣。乃下道,取陂中径路而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郑州和开封之间,有很多小道可以“抄近路”,这些小道,直线距离要短得多。

  官道为什么要往南绕那么远呢?路既然是人走出来的,那一千多年来,为什么人们不把这些小道开辟成距离更近一些的大路呢?

  很简单,因为在明代之前,郑汴之间的交通,水路唱主角。

  一叶扁舟直达开封

  “老张,我明天去趟开封?”“咋去啊?”“坐船去。”

  这话要是搁现在,老张脑子可能进水了,不过在金元之前,这就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那个时候,郑汴之间最快的交通方式就是走水路。

  想想也对,郑汴之间不是有条黄河吗?坐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倒也快。其实除了黄河,还有其他一些河道可以走。

  金元之前,郑汴之间不仅湖泊纵横,而且河渠相连。也许很多人会问:难道是雁鸣湖?对于这个问题,中牟县作协主席郭从珍哈哈大笑。郭从珍现为中牟县作协主席,这位76岁的老人退休前在政府多个部门任职,堪称中牟的“活历史”,对中牟的一切了如指掌:“雁鸣湖算不上古代湖泊,1995年县里搞引黄灌溉沉沙池,就修了那么一个大人工湖,2001年说不沉沙了,搞旅游吧,让我给起名字,就想了雁鸣湖这个名,它可算不上古代湖泊。”

  郑汴之间最有名的湖泊是哪个?就是已经消失了的圃田泽。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圃田)泽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里许,南北二十里许,中有沙岗,上下二十四浦,津流径通,渊潭相接。”除了圃田泽,郑汴之间的大型湖泊还有仆射陂、萑苻泽等。

  除了湖泊纵横,郑汴之间水路自古就非常通畅。早在战国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以后,就从今河南原阳县北引河水南行,横过济水,借助郑州与开封间的圃田泽,开凿了鸿沟水系。直到北宋时期,河南境内的郑汴之间,就以河渠众多、水路交通便捷而著称。尤其是著名的人工运河汴渠的开通,更使得郑汴之间的水路交通达到了鼎盛时期。

  汴渠,也叫汴河、通济渠。它是于公元605年开掘的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西安与扬州,“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历经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八个朝代,通航了720年。唐建都长安、洛阳,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依靠这条运河运输江南的粮食和各种贡品。北宋时,仅汴渠的运输量就有六七百万石,每年航行在汴河上的船只有六七千艘。

  明代之前,郑汴之间最为快捷的出行方式当数坐船。一叶扁舟,直达开封。正由于郑汴之间湖泊众多,河渠纵横,使得郑汴之间的官道不得不“南摆”,在湖泊之间会出现泥泞的小道,虽然不好走,但算是近道,这也是“张生”为什么能在晚上赶到家的原因所在。

  金元之后,由于黄河改道等多种原因,圃田泽、汴渠等湖泊河渠逐渐废弃,后被垦为农田。

  今天当我们开着汽车,在柏油公路上往来于郑汴之间时,谁能想到,曾有一个时代,一叶扁舟同样可以潇洒便捷地穿行于郑汴之间呢?记者朱金中文图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