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平无战事》同名小说热销 首印10万册售罄(图)

2014年12月05日 15:11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0)

  他曾策划出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多部影视剧图书  

  今年,一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火爆荧屏,此后,同名小说也在持续热销,首印10万册迅速售罄。这部图书的出版方为北京儒意欣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就是扬州人林苑中。除了《北平无战事》,公司还有很多畅销书,如《纸牌屋》、《匆匆那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美人制造》等,都是出自林苑中的策划出版。

  出生扬州高邮北漂北京

  成立公司打出“影视牌”

  在林苑中的名片上,分别写着三个头衔:作家、出版人、总经理,对于他来说,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作家。毕竟,从扬州高邮到北京,他就是靠手中的一支笔,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读大学开始,林苑中就开始写诗,源自读韩东的《他们》。后来又开始写小说,结社交友。就是从那时开始,林苑中就发现小说很能吸引自己。小说和诗歌,对于他来说同等重要,小说安静迷人,诗歌热烈飞扬。写诗也对小说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语感和句法的凝练。

  2005年,林苑中离开高邮,前往北京寻求发展,当时的引荐人,就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和林苑中是老乡。两人的相识,也是因为文字。这些年来,林苑中一直笔耕不辍,在各大文学期刊中发表作品。到了北京之后,凭借着写作和坚强的意志,硬是在北京站稳脚跟,成立了北京一家图书出版公司,从事图书出版和影视项目孵化工作。

  通过这家出版公司的一系列书单,可见林苑中策划出版的很多图书,都是打着“影视牌”,影视作品先开始火爆,随后顺势推出相关的图书。对此,林苑中解读说,如今是一个轻阅读的信息多元时代,相对于文字,普通大众更倾向于读屏。中国的影视剧市场尤其是电影又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借助影视剧的热度,同步出版图书,是一个营销借力的行为,也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这里的文学准确地说是细分市场下的类型文学,是影视项目内容依托的基础,同时也是影视项目的衍生周边。当然,也有的文学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使作家收获更多的读者粉丝。比如最典型的如当年苏童的《妻妾成群》,今天莫言的《红高粱》,毕飞宇的《推拿》,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等等,都能在影视和书籍方面达到双赢。

  出版新书《婚后的卡夫卡》

  提出“小说家并非故事家”

  就在今年,林苑中还推出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婚后的卡夫卡》。他说,小说家并非故事家,这应该成为文学写作者的一个共识。故事和小说是两个概念,它们是一个母体,却是正反两极。打个比喻的话,故事是一个胚胎,小说则是一个火候、釉彩等都恰到好处的陶瓷艺术品。再打个比方,故事是石头,小说其实就是石头里炼出来的金子。让故事扎实,让小说从容,这是他正在努力而为之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小说家不是故事家,小说就是小说,小说有自己的伦理、态度、逻辑和气味,以及氛围,当然还有叙述。

  林苑中是“70后”,他自称这是“夹缝的一代”,相比较“60后”作家理想主义,“80后”作家市场主义,他们处于其间,受到很大的内心震荡。其中,就有一些同龄作家被裹挟而去,不再坚持写作。林苑中坦言,从这个群体的整体上看,虽没有蔚为大观,但也各具特色。

  受到多位作家的影响

  时代仍需要纯文学

  在林苑中多年的写作道路上,他也受到了很多作家的影响,古今中外,能够列出长长一串作家的名单,比如苏东坡、秦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马尔克斯、卡夫卡、沈从文、苏童、余华以及韩东等等。在余华新作《第七天》出版之后,很多人都持有批评的态度,认为这部作品是新闻串烧。对此,林苑中有着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余华的《第七天》,是当下现实的凝练之作。这部作品还是精粹,诗意,且充满诚意的。当下物质的丰沛,价值多元,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万花筒一样的人生百态,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素材场,我们的生活就是创作源源不断的宝库。

  同样,林苑中对于纯文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当下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最能产生文学的时代。文学并没有走入穷途末路,恰恰相反,文学正是盛逢一个生机勃发的时期。大众的物质水准的提升,精神诉求成为必然。而文学,尤其是纯文学,将成为人们修正内心的必然选择之一。多屏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达,其实对于纯文学的普及是一件好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时代,还有这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纯文学。

  即将创作长篇《阉人狂奔》

  写作源头就是故乡

  如今,林苑中准备创作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阉人狂奔》。小说讲一个在清末民初,一个河北乡下的小孩被家里人送到宫里做太监,但是却逢末代皇帝溥仪谴责太监形成返乡大潮之后,流落民间,做过流浪汉、民间歌手、抗日战士、谍报员、解放后的街道委员会人员等等,有一定时间跨度,其自小进宫并未净身,但在“文革”期间遭遇群体暴力反而遭到阉割。

  扬州元素在林苑中的小说中时有出现。他说,一个人的写作,源头就是他的故乡。多多少少地体现在他的文字里,比如马尔克斯有马孔多镇,苏童有枫杨树,莫言有山东高密乡,沈从文有湘西,从某种程度上说,故乡是作家写作的另一个精神意义上的行李,始终携带上路的。在自己的小说里,故乡它不仅仅是一个指定性区域,比如韦镇,比如禺城等等,它还是一种氛围,一种状态。尤其是故乡的人与事,他们与文字交融在一起的。接下来,他还准备写一个关于扬州十日的跨文体的文本。记者 王鑫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