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市更名:精明还是胡闹?

2014年12月19日 16:07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法制晚报讯 据《大河报》报道,人工天河红旗渠,是河南林州的一张“名片”。近日当地官方主办的红旗渠网,发出一则旗帜鲜明的“民意征集”——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的红利?此事一出,在当地在网上都引起热议。

  改地名未必博得黄金万两

  改名需谨慎。一个地方名称不只是政府的行政区域,也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标记,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如果改名不当,就有可能“截断”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那是得不偿失的。事实上,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如果把希望寄托给改名,那么希望就会变成失望。 张魁兴

  《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专门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性。”联合国也担忧地名的变更会使得传承的历史随之湮灭,为此还专门将地名归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城市更名若付出了湮灭历史文化的代价,这样的行为又有什么意义? 张松超

  对创新多些尝试多些包容

  地方改名本身没有原罪。“林州改红旗渠”的创意尽管有些俗套,但是并非一无是处。如果地方改名不是大兴土木、大把烧钱、劳民伤财,只是借“改名”的低成本炒作,提升当地的知名度,给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带来发展机遇,并非不可以理解。

  如果改名活动不变味,迎合民众的历史文化心理,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既可以提升地方知名度、美誉度,也可以让地方改名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契机与载体,也不失为一条具有经济与文化创意的发展点子。 叶祝颐

  林州改名,只要过了两关,就可以保障必要的程序正义。一是民意关,要不要改名,还是应该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并尊重当地民众的表达,而不能由领导拍脑门决定;二是经济关,即改名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是不是当地所能承担的,而改名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不会比其付出的经济成本要高,这需要专业机构进行科学的评估。 杨燕明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