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民间机构赴日本皇室递信函 追讨被掠唐代文物

2014年12月23日 16:3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 现存放于日本皇宫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本报讯 (记者 乐梦融)来自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的三位民间人士计划在今天前往日本皇室,递交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今年恰好是诞生于唐朝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建立1300周年,今天又恰逢日本天皇明仁的生日。

  今年8月7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曾致信日本驻华大使转交日本天皇,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在当时于两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4个月过去了,日本皇室公开表示收到信件,但一直未予以答复。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是目前已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掠到海外分量最重、体积最大的文物,现藏日本皇宫。它见证了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过程,目睹了日本遣唐使西去东归学习盛唐的往事,记载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东北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机构的追讨部部长王锦思表示,希望在12月23日皇宫开放之时当面再次递交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但会遵守当地法律,只是合理合法向日本皇室递交信函。该机构助理孟惠忠还表示,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赶赴日本,应该让日本天皇知道,他家里还存放着从中国掠夺去的文物。

  这次赴日,他们还将搜集有关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等方面的证据,并将在日本皇宫宫墙外庆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1300岁生日,并特意从国内带来十三样“生日礼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曾放置的辽宁旅顺的海水、岩石、枫叶、贝壳、鱼干,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制寿桃、一幅绘画、四条横幅。

  归还掠夺文物在国际上有先例。2005年韩国朝鲜向日本共同讨要“北关大捷碑”成功,令中国民间机构看到了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回归中华的曙光。“北关大捷碑”是为纪念朝鲜义勇军16世纪末击退丰臣秀吉率领的日本侵略军建造的,在日俄战争期间,侵占朝鲜半岛的日军将“北关大捷碑”盗运日本,1906年4月交由靖国神社保管。2005年在朝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离开朝鲜半岛100年后,该文物回归它的诞生地。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只是日本掠走中国文物的冰山一角。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结束长达五十年时间里,日本自中国所掳金银、文物数量巨大。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据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至今不见踪影,而民间流失文物无法估计。

  【相关链接】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诞生与传承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本是一块重逾9吨,单体10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从长安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714年夏天,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都里镇(今旅顺),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史称“鸿胪井”、刻石一块,永为证验。

  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作为渤海归入大唐版图的历史见证,史称“唐鸿胪井刻石”。

  1895年,清朝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石亭(“唐碑亭”)护卫刻石,并在崔忻题刻左侧加刻小字:“此石在金州旅顺海口黄金山阴其大如驼唐开元二年至今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光绪乙末年冬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贵池刘含芳作石亭覆之并记。”

  从公元713年至今,“唐鸿胪井刻石”已经经历了近1300年的历史。

  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期间,日本占据旅顺以后,“唐鸿胪井刻石”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军省以日俄战争“战利品”的名义将刻石献给日本皇宫。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