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抵制圣诞节能保护传统文化?

2014年12月29日 16: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抵制“圣诞节”能保护传统文化?

  【事件】多地高校、教育部门约束青少年过“圣诞节”

  【观点】需要警惕的是消费主义带来的节日同质化

  前几天,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 ,有媒体报道,西北某高校“圣诞节”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平安夜各班辅导员都在场,楼下有许多老师把守,逃走将按三次旷课处理” 。该校微博回应,这么做“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崇洋媚外,重视起中国传统文化” 。另有报道称,温州多所中小学接到教育部门通知,要求“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 ;更有湖南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在一处圣诞活动现场,举起“抵制圣诞节”的标语。

  近年来,“洋节”能不能过、中国传统节日怎么过的话题时有讨论,每逢西方“圣诞节”“情人节”之际,争论的声音时有耳闻,也有专家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 ,以取代年轻人爱过的西方“母亲节”“父亲节” 。这是出于人们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识到乱过“洋节”容易对传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教育部门、学校采取措施,青少年自身也有所行动,和几年前“有节就过”“盲目过节”相比,这种态度转变无疑值得赞许。

  然而,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需要强制“抵制圣诞节” ,人们“抵制”的又是什么,却值得深究一番。这所西北高校在回应中表示,一些学生认为“洋节”时尚,中国传统节日“老土”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 。实际上,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节日承载了本民族的文化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而本民族的节日在他者看来,则首先是一种文化奇观。在西方国家的中国居民聚居区,也常有当地居民出于喜爱和好奇,与中国人一同过春节的情况,故而笔者以为,节日本无“时尚”与“老土”之分,只有“新奇”“陌生”与“习以为常”之分。

  只不过,由于西方商品经济发达,“洋节”传入中国时,经过商业模式的运作,仅为国人带来了一套精美的物质形式,它以“圣诞节”“情人节”的面目示人,内里实为一种大众消费体验。年轻人在“圣诞节”互送苹果,在“情人节”赠送玫瑰花、巧克力,其实不是本土意义上的“过节” ,而是在商业模式的诱导下,体验一种新奇陌生的“过法” ,对于不熟悉西方文化的过节者来说,无异于一场有趣的游戏。故而,“抵制圣诞节”其实是在抵制对“圣诞节”的过度消费,并担心这种过度消费带来的“圣诞节”热闹景观,会影响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其实这种“体验”始终停留在消费层面,“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本身,并未也不太可能仅仅因此而深入人心。

  由此可见,以抵制“洋节”的过度消费来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观念上的错位。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商业模式、消费主义带来的节日的同质化现象。几年前就曾有学者撰文表示,消费主义正在擦抹我们的节日记忆;国人“节”“假”不分,往往把“节日”过成“假日” 。如今,旅游、购物、聚餐已成为许多节日的主要内容,人们的这种“过法” ,把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简化成了“休闲娱乐节” 。笔者以为,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国人在休闲娱乐的过节方式下,把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像那些作为“有趣的游戏”来体验的“洋节”一样,一旦如此,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国人的意义也只能止于消费,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将无法深入人心。楚卿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