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圆明园石柱入藏北大:不值得提倡(图)

2015年01月13日 13:59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

 

  圆明园石柱 不回圆明园去北大

  2013年,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挪威伯尔根城实用艺术博物馆(KODE博物馆)意外发现流落于此的7根圆明园石柱,后得知博物馆急缺捐款,主动提出捐款给该博物馆,同时要求归还7根石柱。

  “这7根大理石柱保存完好,回归后将是继去年兔首和鼠首后,目前最大的一批圆明园海外回归文物。”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对记者说,这些石柱原本位于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分属于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等西洋建筑外侧镂空扶手之间的石构件。刘阳称,这几个石构件在建筑当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承重等,而只是一些装饰性构件。所以据推断,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应该是在圆明园被焚毁后,被人用马车运出圆明园的,但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后被挪威骑兵军官蒙特购买。这些石柱是伯尔根KODE博物馆收藏的2500多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该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正是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间捐献的。

  随后,黄怒波与该博物馆达成协议。7根圆明园石柱定于当年秋季重回中国,并放在黄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学展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

  按照计划,2014年9月,这些石柱将被送到北京大学展出。但时至今日,7根石柱仍未到北大。北京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为什么会延误他们也不知道。对此,中坤集团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圆明园石柱还在挪威,尚未启程,集团已经向该博物馆捐款。但由于海关手续繁杂,石柱最快今年才能回国,之后将在北京大学展出。

  为什么要把圆明园石柱入藏北大。黄怒波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大是他的母校,亦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将这7根石柱放在北大博物馆收藏,教育意义最大。

  对此说法,刘阳并不认同,“北大并非专门收藏文物的机构。捐赠给何处是捐赠者个人意愿,应当尊重,但这种文物保护模式不值得提倡。”

  圆明园文物 流散国内保护状况堪忧

  “圆明园现在保存的文物数量与流失海外的那些奇珍异宝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即便近年来陆续在圆明园考古出土部分文物,但没有一件是完整的。就算加上各界返还的石刻文物,圆明园现存文物也不过几百件而已。”刘阳表示。

  这些年,刘阳收录了国内、国外以及私人收藏和拍卖市场上的流散文物400多件,既有历史照片、最新照片,还详细说明了文物流散的过程。“国内流散的圆明园文物以北京最多,仅在北京大学校内就有多件,其中圆明园安佑宫华表,就有一对矗立在北大西门办公楼前;另一对在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长春园大东门石狮、望瀛洲昆仑石、圆明园铜鹤和文源阁碑、翠花胡同里的长春园泽兰堂‘熙春洞’石匾、如园‘称松岩’诗刻石、谐奇趣西洋喷水池……澳门、沈阳等地也有数量不一的圆明园文物。”

  在刘阳看来,除极少数单位对圆明园文物保护得还不错之外,大多数流散国内的圆明园文物,目前的保护情况都非常糟糕,不仅没有指示牌,有的甚至被非常粗暴地对待。“比如北大最近刚出土了一批圆明园石刻文物,分别是‘断桥残雪’和‘柳浪闻莺’石牌坊与观水法西洋石刻。两座牌坊都在石刻上打了铁铆,观水法石刻则被‘扔’在车棚子旁边,几乎没人知道这三个东西和圆明园有关联。”

  刘阳说,虽然这几年关于“圆明园文物回归”的新闻此起彼伏,但真正够得上文物级别,又回归圆明园的只有一对具有西洋风格的吐水石鱼。“圆明园文物流散在世界各地已经很多年,这些文物已经成为所在单位、机构的一景,要追讨回来,不好操作。即便追回来,如何安置也是一个问题。比如中山公园的兰亭八柱,是圆明园的流散文物,但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山公园内的一景。”

  6件回归圆明园文物

  大水法石鱼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被国民党陆军中将杨杰搬到西单横二条其私宅院中,2006年11月回归圆明园。

  谐奇趣石刻

  上世纪70年代由西洋楼遗址搬到地安门西大街153号院,2006年7月部分石刻归还圆明园。

  谐奇趣北侧喷泉

  上世纪20年代这座喷泉被搬到东城区翠花胡同某大院花园内,直到1987年才被整体移回圆明园原址复位。

  圆明园石狮子

  上世纪20年代从圆明园搬到西交民巷87号院,2009年这对石狮子及部分圆明园石刻归还圆明园。

  观水法石屏风

  这座石屏风最早被宣统皇帝的叔叔载涛存放在私家花园内,1977年运回并原址复位。

  养雀笼石墩

  上世纪70年代从西洋楼养雀笼西门遗址搬至田村山南路17号某部队,2013年部队将这4个石墩归还圆明园。

  原址保护 文物回归最终归宿

  自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至今,只有6件完整石构件文物回归圆明园。这6件文物包括观水法石屏风、谐奇趣北侧喷泉、大水法石鱼,以及一对石狮、一些石刻和石墩。“观水法石屏风是圆明园一百多年来第一件完整回归圆明园原址的流失文物,历史意义重大。”刘阳说。

  虽然7根圆明园石柱回归,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批圆明园海外回归文物。但刘阳指出,7根石柱本身的价值并不是特别高。“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的扶手位置,有数千根这样的柱子。如今圆明园遗址上还有几十个,北京一些博物馆、苏州的拙政园里也有。杭州西泠拍卖行还曾拍卖过。即便如此,但这又是‘有故事’的7根柱子。它们历经磨难和沧桑,流落海外,如今得以‘回家’。可以说,其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石柱本身的价值。如果把它们放在圆明园的大环境下进行展示,它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今昔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震撼效果,是将它们放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不管是挪威的博物馆,还是北大,都无法比拟的。”

  刘阳认为,原址保护是文物回归的最终目的,这些圆明园的文物不回到圆明园,只能是国际流散文物变成国内流散文物,依然流失在圆明园外。他表示,现在圆明园的展览馆已经具备收藏条件,如果流失文物能回到圆明园,可配合园中出土的佛像、瓷器、琉璃瓦等文物一同展示。新报记者 刘超群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