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知识莫要“山寨” 好文章须问出处

2015年02月02日 14:47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

  知识莫要“山寨”好文章须问出处

  杨郁卉

  打开手机,进入微信,点开朋友圈,看看好友们发了什么新动态,再打开订阅的公众号,查看推送的信息中有没有吸引人的好文章……如今,微信在改变人们即时通信方式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有相当多的人每天的阅读内容全部来自于微信,好友分享、朋友圈、订阅号,好看的内容仿佛看都看不过来。可是,在你享受着免费的精神食粮、一次次点击转发的时候,是否想到过那些优质内容有多少是原创作品,其中多少是有心或无心的抄袭?

  有人说,“1人原创,99人抄袭”是现如今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一些备受追捧的专栏原创作者在笔耕不辍的同时,却时时遭受着被其他微信公众号抄袭的困扰,而且文章内容越是精良,被抄的现象就越严重,在微信热门榜的文章中不署名、不标注来源就转发的公众号可以说成百上千。在崇尚“转发也是一种美德”的气氛当中,很多用户也认为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原创与否似乎不那么重要,尤其是那些能够“集百家所长”的微信“大号”,常常轻而易举地用他们从各处“采集”来的文章吸引用户的眼球,嫁接自己的小广告,却丝毫不会因抄袭行为而引来阅读者的反感。这样一来,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但抄袭者不以为然,运营平台不管不顾,阅读者不问出处,如此的“三不”,无形中变成了对那些优质内容原创者劳动的漠视,更是对他们合法权益的集体侵害,让无数原创者真的寒了心。

  或许我们该问,除了被侵权的原创者,为什么人们普遍对微信中的抄袭行为表现得不怎么敏感呢?实际上,当这种“拿来主义”的思维方式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时候,是否侵害知识产权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被排斥在视野之外了。试问,连埃及狮身人面像都能同等大小“山寨”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抄一篇文章又算得了什么呢?

  然而,在微信抄袭大行其道背后作祟的正是这种“山寨思维”,它其实是创新思维缺失的必然产物,其偷走的不仅仅是原创者的劳动成果,也在逐渐浇灭原创者的创作热情,让本来就十分缺乏的优质内容在未来可能面临更加捉襟见肘的窘境。试想,如果付出劳动却落得“为他人作嫁衣裳”,那么微信中的优质内容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当到处都是你抄我、我抄他的雷同内容时,我们或许真的无法对微信有更多热情了。所以,真心希望微信运营平台负起管理渠道的职责,建立合理的规则体系,加强对抄袭行为的追责,同时期待6亿微信用户都能参与到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中,好文章须问出处,一同营造“支持原创”的社会氛围,让我们能读到越来越多更加丰富的优质内容,和微信一起走得更远。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