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文人》:以往事琐忆为线索

2015年02月05日 10:26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

  文人的“真”,使他们更清醒地洞察了未来,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这个民族书写,为这个时代放歌。

  二十世纪是一个新旧交替、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从时代的风云际会里走出来的是一个个特立独行、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大学者、大作家、大教授、大文人,那一代文人,大多都沐浴了封建社会的余晖,又最先领受了西风东渐、现代文明社会的曙光的照拂。因此,他们是新旧文化、道德、思想冲突的先知先觉者、先行探索者。他们用一支支温婉多彩、细腻多情的笔触,为时代讴歌,为大众书写,留下了一部部光辉璀璨的文学典籍,勾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画卷。周立民的《文人》满怀深情地追忆巴金、鲁迅、茅盾、赵树理、沈从文、萧乾、贾植芳、吴冠中、黄裳、史铁生、萧军等等这些文人的印象,勾勒其剪影,刻画其性格,给人留下了美丽的“远去的身影”,虽只是只言片语,或者一个个侧面,一幅幅剪影,但读后的感觉,正如作者所言感到了“内心风清月白”。

  《文人》分上下两编,上编“文人印象”,下编“文人剪影”,作者以往事琐忆为线索,以点滴往事和细节,细笔描画了几十位文人的灿烂印象,他们中有巴金、沈从文、萧乾、范用、贾植芳、黄裳、吴冠中等,他们的人气、人性、人情,和那三分可爱,跃然纸上,如在眼前。作者周立民坦言,他喜欢“文人”这两个字,提起它,就会想起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这些人,头脑里出现的是这些人的才情、趣味、潇洒,是他们的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的胸怀。只有这些,才让人觉得他们的趣味、美感和可爱。

  周立民长期在巴金故居、巴金纪念馆工作,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珍贵的现当代文学资料,通过披沙沥金式的打捞和搜寻,远去的历史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那些经典文本也给了他理解20世纪文人以有益的帮助。因此,面对他们,周立民是心存敬畏的,下笔也是小心谨慎的。他说:“或许对于前辈们的人生和文章,我们永远都是在远远地望着,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谦恭些。”他写巴金,“从来也没有一个老人像他这样,在晚年内心还那么不平静,还这样揪着往事拽着痛苦不放。”或许正因为这样,才使多病的巴金,在晚年写下了“讲真话”的《随想录》、《再思录》。“老人像一位预言家,目光如炬,仿佛可以洞穿一切;但他又似一个孩童,心无渣滓,赤诚天真。”巴金因此被人们称呼为“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良心”。

  他写萧乾老人的《永远的笑容》:“那一天,我还看到了萧乾欣慰的笑容。”那是在“巴金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上,萧乾老告诉作者,《尤利西斯》翻译已经全部交稿了,作者就此向萧乾老提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他侧着头认真地听着,脸上洋溢的是温和的笑容。在这笑容中我感受到的是前辈的亲切,也能感受到译完这部‘天书’,他内心的欣慰。当时商品经济大潮正在冲击文坛,一些中青年作家一时惊慌失措,而这些前辈文人却心定气闲,并且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他的笑容让我体会到劳作带来的欣慰、快乐,当然,也有收获的幸福。”我们从前辈萧乾脸上不仅看到了笑容,更从他的努力中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作文。萧乾老在文革中受到的折磨,他自然不会忘记,但他“文人”的“真”,使他更清醒地洞察了未来,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这个民族书写,为这个时代放歌。

  二十世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但那个时代却留下灿若群星的“文人”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才情、学识和胸襟,如璀璨夺目的宝石,照亮了二十世纪漫长时空,虽然他们或许并不“完美”,但却是那个时代别样的风景,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须时时仰望仿佛才看得见。胡忠伟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