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秀华:脑瘫诗人标签未带来困扰 最希望改变婚姻

2015年02月08日 13:34 来源:三湘都市报  参与互动()

余秀华手稿。

刚刚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秀华自选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余秀华:

  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至今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的主题大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2015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对话

  余秀华:

  和记者沟通诗歌,和朋友沟通生活,和喜欢的男人沟通眼神

  都市周末:大概估算一下,这是你近期来第多少次接受采访?

  余秀华:都没时间计算,估计很多。

  都市周末:运动障碍并没有影响你的智力,相反,你十分聪明。媒体不断以“脑瘫诗人”标签你,是否会让你觉得困扰?

  余秀华:只有感恩,没有困扰。因为脑瘫指的是身体而不是诗歌。《诗刊》编辑刘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伯乐。

  都市周末:如果让你来选择和一名记者沟通,你最愿意和他沟通什么?如果和一个朋友交流呢?如果和一个喜欢的男人呢?

  余秀华:和记者沟通诗歌,和朋友沟通生活,和喜欢的男人沟通眼神。

  都市周末:写诗的过程中最让你觉得无力的是什么,或者说你觉得诗歌最无力说出的是什么?

  余秀华:诗歌最无力说出的是感觉。

  都市周末: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那首被传播得最广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你自己如何看?

  余秀华:我的诗歌还有待提高。如果我是健全人,我也还是会写诗,至于会从事什么工作我不知道。我觉得这首诗不怎么样。

  都市周末:如果人生能重启,你最希望命运改写你的哪一方面?

  余秀华:我最希望改变的是婚姻。

  ■文/记者 李婷婷

  夏义生:

  诗歌与余秀华的残疾人、农民身份无关

  夏义生:

  湖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秘书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都市周末:在您看来,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是一个什么水准?她的诗究竟怎样?

  夏义生:我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把文艺社的选本读了两遍。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余秀华的诗歌尖锐地刺疼了我那久已麻痹的艺术感觉。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十分纯粹的诗歌作品之一。近年来诗歌边缘化,一些人羞于称自己是诗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偏离了艺术的轨道。诗歌成为一些人行走于文学界的“装饰品”。诗歌异化了,许多诗缺乏诗味。这部诗集中的作品,少有宏大叙事,少有对历史和宇宙的沉思,但细腻真实地书写了一个农村女性在横店村生活的真切感受。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对生活敏锐、渴望爱、有些忧郁的女性形象。余秀华的诗意象清新、语言质朴、情绪跳跃、想象奇特,承续了汉诗传统的精髓。特别是《一个被遗弃在垃圾坑边的老人》、《去往十月》、《茧》、《栗色》、《田野》等诗篇,以诗人独特的视角,用奇诡的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情感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都市周末:产生“余秀华现象”,您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夏义生:现在网上炒作余秀华的诗歌,不排除热爱诗歌的人对余秀华诗歌的真诚赞赏;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新闻媒体和出版商在挖掘“脑瘫”、“农民”、“女性”这些吸引眼球的卖点。其实,诗歌与余秀华的残疾人、农民身份无关,也与余秀华的性别无关。余秀华的诗歌是健康圆融的,充满诗人的个性和天赋的,洋溢着乡村青草气息的艺术佳构。我以为,无需突出她的残疾,她的作品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所幸余秀华本人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新闻聚焦的热度会慢慢冷却,平凡的日子还得过下去,诗歌还得在寂寞中写下去。

  都市周末:现在湖南的诗歌是个怎样的状态?

  夏义生:现在我们湖南仍然有一大批诗人在守望着诗的国度,他们非常虔诚地许身于诗歌。从全国来看,湖南仍然是诗歌的热土。比如,近年获首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的《胡丘陵长诗选》,获毛泽东文学奖的刘舰平的《我和影子》,获湖南青年文学奖的谈雅丽的诗歌,都是十分优秀的诗歌。

  都市周末:您觉得一首好诗,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夏义生:诗无达诂,所以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个人以为真挚浓烈的情感、清新奇诡的意象、深刻的人生洞见是一首好诗不可缺少的。顺便说一句,尽管余秀华的诗把网络搅动得摇摇晃晃,但也不是每首诗都是精品。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