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秀华诗歌“爆红”:并非每首都是“惊艳之作”

2015年02月09日 10:21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上火了,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火了。

  她的第一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于2月1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新鲜出炉,首印1万余册,转眼就售空了。

  然而,这本收录了余秀华128首诗歌的诗集中,却没有《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备受关注的诗。

  据了解,这128首诗歌是余秀华自己挑选的。也许,在她本人看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并不是她写得最好的一首诗,甚至不能称之为代表作。

  余秀华与4个湖南人

  众多媒体报道,超百万次转发,上亿次阅读。眼下,余秀华真的红了。

  此前,她只是湖北一个小村庄里饱受冷眼嘲笑的农妇,一个身患残疾的妇女。她的走红,离不开4个湖南人的提携。他们分别是刘年、李少君、陈新文和刘清华。

  《诗刊》编辑刘年来自湘西,是余秀华的第一个“伯乐”。刘年在余秀华的博客上读到她的诗,当即给余秀华留纸条:“我是《诗刊》编辑,看了你的诗歌,想认识你,请加我的QQ。”没等她回复,便在她的博客里选起诗来。选完了,填稿签。刘年这样写道:“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让人对上天和女人,肃然起敬。”心情好的时候,刘年写稿签会像写诗一样,分行排列。因为抑制不住激动,第二天他就呈交二审,并说:“这是我看到的70后女诗人中写得最好的之一。”

  《诗刊》副主编李少君,是湖南湘乡走出去的。他对余秀华的诗歌“开了绿灯”,二审、三审很快就通过了。《诗刊》2014年第9期下半月刊发表了余秀华的一组诗,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2014年11月10日,《诗刊》公众微信平台推出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之后,却引爆了一波接一波的“转载潮”。

  11月11日,也就是《诗刊》公众微信平台推介余秀华诗歌的第二天,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看到这条微信,已是当晚10时。同刘年的反应一样,陈新文也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陡增。几番打听后,当晚11时许,陈新文顺利加上了余秀华微信。得知她从来没有出过诗集,陈新文提出想帮她出一本。

  11月12日一上班,陈新文就向刘清华汇报了这个选题,当即同意签约。湖南文艺出版社给余秀华开出的条件是1万册起印、10%的版税(出版诗集的最高版税)。

  当湖南文艺出版社寄出的合同还在路上,还未到余秀华手中时,她的诗已在网上火了。

  速度最快的一次出版

  新年伊始,余秀华的诗引发了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文坛的强烈反响。一方面,余秀华的诗歌创作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余秀华也被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地贴上了“脑瘫”等标签,《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更是被疯狂炒作。

  这样的状况,让湖南文艺出版社有些措手不及。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已申报了选题,但还没有拿到批复。喜爱余秀华的读者想尽快看到她完整的作品,出版方也想用这样一本诗集来真正展示余秀华的诗歌才华。湖南文艺出版社决定“超常规运作”,最短时间内出版这本诗集。

  1月19日,刘清华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选题“绿色通道”,第二天选题得到批复。仅用3天时间,就拿到了所有手续。随后,设计时间表提前,设计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数次修改设计草稿,最后敲定了本书端庄典雅的封面。从定稿到付印,仅用了3天时间。

  2月1日上午,长沙延续了前几天的降温、大雾、阴雨。印刷厂工人如约将1万余册新书运到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仓库,开始发货。

  本书责任编辑陈新文第一时间拿到样书《摇摇晃晃的人间》后,通过微信分享给了余秀华。余秀华随即转发:“谢谢湖南文艺出版社,我现在摇晃得更加厉害了。”

  全民写作的“草根时代”

  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余秀华的诗歌为何突然引发一股席卷全国的诗歌热潮?她为何能成为一个“现象级”人物?

  湖南省文联秘书长夏义生说:“我用了3个晚上的时间,把这本诗集读了两遍。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余秀华的诗歌尖锐地刺痛我那久已麻痹的艺术感觉。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十分纯粹的诗歌作品之一。”

  也有人说,读余秀华的诗,发现她的诗歌语言有着网络时代的特色和风格。她诗歌中的感情浓度十分强烈,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近日,李少君在其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余秀华看当代诗歌的“草根性”》的文章。他认为,“草根诗人”余秀华诗歌引起的热潮,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诗歌借助网络及BBS、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力量,已进入了一个全民写作的“草根时代”。

  李少君说:“人人都可写诗,互相交流探讨争鸣,切磋诗艺,人人都可自由发表。这个时代堪称一个‘天赋诗权’的时代,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历史上被称为‘诗国’的古老国度,只要一点星火,诗歌就可以燎原。”

  ■短评

  摇摇晃晃的诗坛

  陈惠芳

  余秀华的突然“问世”,有些猝不及防,亦如当年的汪国真。

  余秀华以她特有的身份和诗歌,震撼了平静的诗坛。中国的诗人们都在努力地以各自的方式,搅动着这一潭静水,但收效甚微。唯有余秀华,唯有这种“摇摇晃晃”的姿态,达到了空前的效果。这个冬天,属于余秀华。

  很多诗人在问:为什么艰苦奋斗几十年,身心俱佳,却输给了一个农妇、一个脑瘫患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诗人?

  这不是一个可笑的话题。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余秀华?让她在数以万计的诗人中,一骑绝尘?

  我只想说,冷静些,再冷静些。

  诚然,不幸中的余秀华是幸运的。农妇,身患残疾,其貌不扬,生活在巴掌大的地方,她一点优势都没有。但她执着地写诗,写自己的诗。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称许。

  余秀华火了,红了,红得发紫。她得到了她原本不敢奢望的东西。

  正如稻田良莠不齐。余秀华的诗歌,并不是每首都是“惊艳之作”,也有一些败笔。这都是正常的。

  摇摇晃晃之后,总有一天要复归平衡与平静。无论是余秀华,还是其他等待挖掘的诗人。陈薇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