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曲家叶小钢:大量平庸作品冲击中国音乐发展

2015年03月13日 18: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3月1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中新社发 张斌 摄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作曲家叶小钢:大量平庸作品冲击中国音乐发展

  中新社记者 王曦

  《中国故事·大地之歌》欧洲专场音乐会结束后,著名作曲家叶小钢马不停蹄地赶回中国参加两会。

  两会期间,略显疲惫的叶小钢告诉中新社记者,“设立母语音乐计划”是他今年专门准备的提案。“我们的孩子如果存在音乐‘母语’缺失,自然就会对民族旋律、民族风格的音乐缺乏感觉和热爱。”

  实际上,“如果”已经成为现实,中国音乐在孩子们眼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对此,叶小钢面露无奈。在他看来,对比勃拉姆斯、德沃夏克、贝多芬等世界级音乐家的作品,中国音乐当前的最大症结就是缺乏必要的艺术自信。“艺术家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艺术高度才能拥有自信。如果表现出来的是庸俗手法,那么一部作品就缺乏含金量和美学内涵,自信当然也就成了空谈。”

  如他所说,近年来,中国音乐整体呈现出类似于电影市场“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作品数量巨大,但整体质量却由于缺乏原创、形式单调、后继乏人等问题,并不令人满意。就在刚刚落幕的春节演出季中,相比于流行音乐、相声小品等,交响乐、歌剧、舞剧的售票情况并不算理想,曲高和寡也成为当代中国音乐的真实写照。

  “生存环境是中国音乐面临的大问题。”对此,这位作曲家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走访全国各地剧院,发现大量平庸作品的存在,已经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造成了太大冲击。“就像全国各省市都在做的歌剧一样,水平不高的作品是大多数,真正高水平的作品却没有得到推广,可这就是我们当前实实在在的生存环境。”

  说到这儿时,叶小钢的语气有些激动。“因为我们的整体水平不高,就造成了真正高水平的音乐容易被淹没、被覆盖、被取代,这样一来,大众怎么会听到好的作品?”

  更令他感到担忧的是,随着选秀类节目的不断问世,以及商业包装力度的提升,大量水平并不高的音乐产品“堂而皇之”地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然后开始挤占高水平音乐的生存和资金投入空间,导致其所处环境急剧下降。

  “一些很庸俗的流行音乐,尽管被人唱得多,但水平其实并不高。”叶小钢忧心忡忡地说,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就连专业人士都不知道中国音乐未来的路在何方了。

  因此,弘扬优秀文化,摒弃低水平产品就成为当前中国音乐工作者不得不承担的任务之一。“我一直在呼吁提高全民的美育教育水平。”叶小钢说,只有这样才能从创作者、欣赏者等多方面提升中国音乐的整体水准。但他也承认,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远非朝夕可为。

  “但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走下去。”叶小钢对记者说,这有赖于全民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认知。“我们有时难免会出现偏激。”叶小钢建议,全社会要放下对音乐教育呈现出的急功近利心态,因为这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极其不利。

  “音乐教育其实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但我们做得并不好。”回想起每年中央音乐学院内摩肩接踵的“考级热”,作为副院长的叶小钢就会心有余悸。他说,音乐教育应该从兴趣出发,考级不该成为儿童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这样即使学了,也不能达到真正提升一个人美育素质的效果。

  “中国音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自信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叶小钢对记者说,中国音乐的艺术水准只有逐步提高,收获的自信才能越来越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