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画家聚集 北京宋庄村民出租房屋年收入5-7万(图)

2015年03月17日 08:5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村民靳东升。他开办宋庄第一家由农民开办的画廊。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和宋庄镇小堡村村里大多数农民一样,靳东升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吃艺术这碗饭。2005年,他和妻子开了宋庄第一家农民画廊,一直经营到现在。

  3月10日上午10点,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客厅挂着的抽象画上。日子不紧不慢,每天除了接待参观的游客,夫妻俩就坐在客厅品茗论画,或者跟朋友走访各种展览。傍晚,靳东升会练书法,妻子学了绘画,兴致来时也画上几笔。

  生活就像家门口的徐宋路,从前尘土飞扬,现在整洁、开阔。这条路和它连接起来的农村生活都因艺术的到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者说】

  近年来,宋庄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名镇,争创国家文化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大力发展原创艺术、创意设计、会展服务、时尚休闲四大主导产业,塑造“中国·宋庄”品牌。以后我们会进一步整合艺术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拓展艺术品交易渠道,发展旅游产业,为宋庄艺术工作者搭建更大平台。

  ——通州区宋庄镇党委、镇政府

  【地理】 宋庄镇小堡村

  宋庄镇位于北京通州新城北部,东邻潮白河。20年前,首批艺术家聚集在此。如今,宋庄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村镇。受到周边艺术氛围的影响,2005年,宋庄镇小堡村的农民靳东升开设宋庄第一家农民画廊,一直经营到现在。现在,该村外来艺术家达5000多人,农民们出租房屋每年收入达5万至7万元,每天有近1万名游客来参观,每年小堡村创造近2亿的艺术品交易额。

  初遇

  村里来了一群“怪人”

  靳东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春秋耕作,冬夏打工。做过小生意,开过出租车。妻子韩燕则培育自家的四亩桃园。

  1994年,栗宪庭、方力钧等十几个艺术家从圆明园来到宋庄。租下农家大院,安安静静搞创作。开始,村民们觉得这些人很怪。要么长发,要么光头,穿着奇怪的衣服。靳东升琢磨,这些人倒是自由自在,不干活他们怎么活呢?

  正好有亲戚跟艺术家学画,靳东升很快跟他们熟悉起来。“我跟女儿说,来这的艺术家都挺了不起,没人管他们,自己没日没夜的画。”靳东升心里对艺术家十分敬重,1995年,他卖了出租车,用这笔钱投资给艺术家们做画框。

  “那时候真是外行。”靳东升连有自动制边的机器都不知道,只买了一个裁木条的机器,其余的程序都是他和两个工人纯手工做。成本高,加上艺术市场不景气,很快,卖车的三四万块钱赔光了。靳东升关了画框坊,又开始打零工,给别人开车、当教练。

  一晃过去了8年,来小堡村的艺术家已有上百人。村里讲究的农家大院都租上了好价钱。靳东升也开始修房子,把厨房、厕所都改到屋里,特意把几间房换上落地窗,白天自然光将屋里照得通亮。

  房子修好,真有艺术家来租房了。有租金了当然高兴,没想到,他和家人也从此走上一条艺术之路。

  转型

  当房东+开画廊

  看着近400平米的新房,靳东升和妻子想“干点啥”。他们的第一个房客、画家李伦在房子里转悠一圈说,空这么大地方,你们帮我挂画卖吧。

  就这么开始了。“艺术是个圈子。”靳东升说,来的人多是艺术家带来的朋友,很快就有更多人把画放在这,卖出去了再和靳东升分成。

  靳东升明白,在艺术上他和妻子是外行。他们没事就到美术馆转悠,找艺术家聊。2005年,他们办了营业执照,本地第一家农民开的画廊“韩燕画廊”正式开张。

  2006年,宋庄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之一,迎来了新一轮艺术家进驻。同时,随着早期艺术家陆续在国际上获奖,宋庄演变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知名度的艺术家聚集地。村民每年出租房屋的收入可以达到5万至7万元。

  赶上了好时候,画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靳东升说,生意好的时候,他的画廊成交量多一些,正常一年成交一两笔,每一笔可能一幅,也经常有十几幅画一套的。最近画廊里展示的,就是有客户预订,他找画家画的一套“二十四孝”。

  如今,宋庄现有画廊、艺术机构近百家,大型艺术馆14家,大部分都集中在小堡村。

  追求

  想帮百名画家开瓷器展

  开了画廊,靳东升不再想着怎么能赚钱,反而老想着做点“艺术”的事。2006年,靳东升去了趟景德镇,带回来一个想法。“宋庄有那么多艺术家,如果能让他们把作品画在瓷器上,再把瓷器卖出去,既能帮助宋庄穷困的艺术家,也能让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那有多好。”靳东升夫妻俩抱着这样的心愿,从景德镇请了师傅,建了一个窑厂。然而,北京的气候和景德镇差别太大,经常一窑烧出来,一个好的都没有,不是变形就是炸了。

  窑烧了一年,出的成品却没几个。两人攒的十几万积蓄,很快就“烧”完了。眼看还有几天就过年了,韩燕手里只剩三十块钱。过了几天,他们自己烧制,与艺术家合作的一个瓷瓶卖了5万块钱,算是渡过难关。

  “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靳东升说,我们就是从穷日子里过来的,一无所有又能怎么样,人还是要追求自己的兴趣。2007年,由于资金问题,窑厂关闭。现在,靳东升会接一些瓷器的订单,与别的窑厂合作。他的愿望是能在宋庄找100个艺术家,每人出一个作品画在瓷瓶上,最后办“宋庄百人瓷器展”。

  展望

  开展国际业务走向世界

  画家周相春来宋庄已经有16年,眼见着宋庄一点点变化。“开始来的时候,这和普通农村一样。”厕所在屋外,一辆公交车都没有,也找不到饭馆,徐宋路旁边以前是铸造厂,经过就得沾一身黑灰。后来,村民们改造了房屋,现在的生活区家家都是高墙大院,出现了很多特色餐馆,修起水泥路、建公交线路。走在街上,有时还能听到传出的“淘宝拍”叫价声,从2块钱到几千块,很多村民去“捡漏”。

  东面临湖的荒地现在建成了新的艺术区,展馆所在的国防艺术区,以前只是个小山包,现在很多艺术家进驻成立了展馆和工作室。

  小堡村村委会委员李学来介绍,现在村民有1367人,外来艺术家有5000多人,几乎家家都有艺术家居住。每天有近1万游客来参观,每年小堡村创造近2亿的艺术品交易额。

  目前,宋庄已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来到这里。靳东升的画廊,也陆续开展起国际业务,不仅接待来自国外的游客和收藏家,也为海外艺术家举办展览。

  宋庄镇政府也制定了“世界艺术名镇”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加强国际艺术合作,同时,也加紧与淘宝网等合作,推动平价艺术品交易。

  听着手机里播放的女儿弹奏古筝的乐音,靳东升说,他庆幸当初的选择。艺术改变了宋庄,也改变了宋庄人。以前没听说过农民的孩子学艺术,现在,村里已有好几个农民的孩子考上中央美院。

  “我还是农民,懂艺术的农民”,除了经营好自家画廊,靳东升还有更远的梦想。他想办更大、更有特色的展览,希望宋庄的艺术能走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新京报记者 陈瑶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