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抗战纪念馆生存现状堪忧 千馆一面风格雷同

2015年04月02日 15:17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

  湖北日报讯 图为:社会各界人士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寄托哀思。 (新华社发)

  清明将至,全国多地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展馆即将迎来客流高峰。然而,一些展馆负责人却坦言,除了特殊节日或法定纪念日的“规定动作”外,平日里部分展馆时常陷入寂寞地“沉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纪念馆则是勾连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记者日前走访多地发现,我国部分抗战纪念馆在体制机制、设计管理、陈列表达等方面尚待加强创新。

  部分展馆

  生存现状堪忧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记者日前走访了全国10余所以抗战为主题的纪念馆发现,其中部分展馆平日里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

  由于平日里缺乏足够的“人气”,一些抗战纪念馆仿佛陷入了“沉睡”。如天津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远离市区几十公里,由于记者采访才“特地”开了门。该纪念馆负责人说,2006年修建至今,展馆每年的接待对象主要就是学者、学生或前来悼念的家属。一些当地居民甚至不知道该纪念馆的存在。

  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大捷纪念馆,一些碑刻雕塑大面积生锈,部分图片严重褪色,在其对面便是空旷的展厅。而辽宁抚顺某旧址纪念馆的建筑群已被居民楼“掩盖”,有些违章搭建几乎延伸到了展馆的院子里……

  据了解,这些“沉睡”的纪念馆往往存在着“三多三少”的共性问题:文字图片多,身临其境少;教条背书多,情感讲述少;耻辱灾难多,民族抗争少。

  相关管理人员坦言,由于抗战纪念馆的主题重大,设计陈列往往抱着“谨慎不出错”的原则,这导致不少展馆的风格雷同度较高。

  不少受访者呼吁,部分抗战纪念馆陷入“沉睡”的情况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展馆方面主观能动性不足的问题,也值得反思。“除了纪念缅怀的作用外,纪念馆的如文物收藏、社会教育等其他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由国家财政拨款的革命、历史、烈士类纪念馆尤其如此。”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王应有说,“一些文物弄过来,很可能因为展馆条件的限制,就一直躺在库房里睡觉。”

  深度挖掘

  避免“千馆一面”

  “除表达哀思外,纪念要给人一种奋起的力量,一种追求光明、和平和正义的信念。”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这是纪念馆等文化载体在价值输出上应当努力把握的基调。”

  “好的展馆必定要有深度挖掘,更要倾注情感和智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认为,避免“千馆一面”,关键是要有特色、接地气;要唤醒“沉睡”的纪念馆,不妨在陈列空间设计及内容表达等方面,多借鉴“他山之石”。

  位于四川成都的建川博物馆,每一张图片的解说,似乎都充满着人情味:“那些孩子和妇女活下来了吗?那些战俘士兵看到胜利的曙光了吗?”该馆馆长樊建川表示,建川博物馆每个展馆都由名家设计,风格不一而足;陈列突破常规,讲究“情境式浸润”。

  海外学者为何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评价很高?该馆馆长金成民对此表示:“因为我们所陈列的是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且证据链完整,遗址、史料、实物相互印证,让人不得不服。”

  国外二战主题展馆的成功之道,也值得关注。如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长而曲折的建筑外观犹如一道闪电,许多细长的开口,既是博物馆的窗户,又如被刮破躯体的伤口;再如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者会领取一张特殊的“身份证”。

  政府民间

  需整合资源不断创新

  多位受访的展馆负责人提到,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是抗战主题纪念馆能够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指出,有些纪念馆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陈列设计不够丰富和人性化,这些都可能导致将来的继续“沉睡”。“与其‘跑马圈地’建场馆,不如考虑怎样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把纪念活动搞得更有特色。”

  不少专家还认为,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办抗战纪念馆,允许社会资本参与,以官民合作的形式,推动纪念馆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历史文化输出的国际化。

  王应有说,“沉睡”的纪念馆不少都是因为太过依赖政府财政造成的,应逐步放开民间资本参与地方纪念馆建设,依靠市场规律,形成差异性优势。

  (据新华社杭州1日电)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