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代至清代扬州南门沿用千年 遗址博物馆将开放

2015年04月14日 14:30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

瓮城内砖铺露道。

2007年南门遗址挖掘现场(资料图片)。

俯瞰南门遗址。

瓮城南墙

  南通西路西头南侧,有一座被玻璃覆盖的鸟巢式建筑,玻璃顶棚下就掩藏着扬州城南门遗址。

  考古发现,这一南门遗址应当是位于晚唐时代的扬州瓮城南门遗址。南门遗址的发现,或能证明晚唐时期扬州城最南以城南运河为界。

  现场探访

  遗址内多处古代城墙遗存

  为唐朝扬州瓮城城墙

  如今,南门遗址因考古需要,已不对外开放。遗址西门附近,聚集了许多“老扬州”,每天早上吹拉弹唱,好不热闹。穿过人群,脚下就是明清时代遗留的洒金桥。透过“鸟巢”的玻璃,既可以看到里面的残垣断壁,又照映出外面的人群,历史和现实仿佛在交错。

  南门遗址内有多处考古挖掘出的古代城墙遗留,在这些残缺的城墙上,处处标有文字,比如“瓮城南墙”、“瓮城西墙”……这意味着,南门遗址并非子城或罗城的城门之一,而属于唐代晚期瓮城的城墙。

  子城是衙门所在区域,罗城是生活区域,那么瓮城又有怎样的用途呢?考古专家介绍,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称之为“方城”。

  住在南门外街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以前南门遗址还没被发现的时候,就有居民在附近挖出古代的城墙砖,拿回家自己盖房子。“这些砖块和现在的砖不同,很大,也很坚固,一片完整的砖非常厚实,硬度也很好。”

  据考古发现,南门遗址所在的瓮城属于唐代晚期,正是战事频起之时。当时,扬州作为军事要塞,瓮城的存在自然十分必要。而瓮城作为防御设施,是在城门外口加筑的小城,瓮城南墙所在的位置,就是唐代晚期扬州城的最南端。

  记者从南门遗址向南前进,不远处就是南门外街,而在两者之间,城南运河缓缓流过。考古专家认为,唐代晚期扬州城最南端就应该在这一带。

  由此,唐代扬州城的全貌也可以推断出:今天的相别路以北、汉广陵王墓博物馆附近是当时的唐子城南门,其以北的子城作为古代官署所在区域;唐罗城作为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瘦西湖内就有其四座西门之一,作为当时规格比首都长安、洛阳还大的罗城,其壮阔也可想而知;御敌而建的瓮城在今南通西路以南、城南运河一带。唐代扬州城之大,由此可见。

  考古发掘

  从1984年起历经多次发掘

  2007年考古发掘较全面

  南门遗址的探秘经历过几次。该遗址最早被发现,是在1984年扬州市修建南通西路时,同年由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揭露出主门道东边和主门道以东的瓮城东半部遗存后,因受当时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制约,这处古遗址被回填保护。

  但是,这一重大发现,当时引起了全国文物界、考古界的极大关注。1986年5月,由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的考古专家在扬州召开了“扬州唐城南门遗址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唐罗城至明清城的南门遗址,解决了扬州城南界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城门通史”。

  时隔23年,南门遗址再掀神秘面纱。2007年年初至9月,为配合南门遗址广场的建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再次对该遗址进行较为全面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唐、北宋、南宋、明、清等多个时期修筑或修缮的陆门遗存和与水门、水关遗址相关的一些遗迹,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还出土了一些铭文砖、文字瓦、瓦当等建筑构件类遗物,考古人员也根据历史遗存,基本弄清楚了南门遗址的总体形制布局、各期城墙的沿革和变化等问题。

  前世今生

  主城门位置千余年几无变动

  曾是三条河流交汇处

  通过对考古发掘得到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的研究,考古专家认为,扬州城南门及其瓮城始建于中唐,晚唐瓮城保存较为完好,五代到北宋初期沿用并修缮了晚唐南门,两宋至明代数次修缮或修建了南门,清代修建了南门仅残存局部主门道。

  “通过对扬州城南门遗址的发掘,明确了晚唐至明清的扬州城的城垣南线均在今南通路一线,晚唐以后的主城门、瓮城门都有了逐渐缩小、变窄的趋势。这与唐之后的扬州历史地位的变化相符,唐代扬州奠定了唐宋扬州城的基础,但是,唐代的那种辉煌繁荣的景象已是后代所无的了。此外,考古发掘的结果还表明,南门主城门的位置千余年基本未发生变动,这与南门位处汶河、护城河和运河等三条河道的交汇处有关。”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队长汪勃说。

  扬州城遗址厚重而深邃的历史底蕴,在城池的历代修建规模和多变的形制布局上多有体现。盛唐时期,扬州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区域覆盖蜀冈上下。而扬州城南门遗址,从中唐晚期至清末一直使用,历经1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堪称扬州城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保护提升

  南门遗址博物馆将提升布展

  有望今年对公众开放

  历史上的南门是一个水路交通枢纽,南门遗址东部为包含主城墙和主城门、瓮城墙和瓮城门等在内的陆门遗址,而遗址西部为横跨汶河之上的水门和水关遗址,唐、五代、两宋、明清时期都曾多次修建或修缮过城门。

  2010年9月24日,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及广场等正式建成,以崭新面容呈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同时作为2010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主会场,当晚,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置身唐城遗址,触摸千年古城的历史荣光,同时,参观扬州城南门遗址展示馆,千年古遗址仿佛在讲述当年扬州车流不息、人流不绝的繁华盛景。

  “今年,我们要提升南门遗址博物馆,繁荣南门历史文化片区。”广陵区文广新局负责人戴红兵表示,南门遗址博物馆地处古城核心地段汶河南路入口,东临古运河码头,西侧为南门外大街,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2010年运博会后,因多种原因,南门遗址博物馆一直未能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也使得整个南门历史文化片区不能连线成片、繁荣发展。今年,南门遗址博物馆将提升开放。”

  据戴红兵介绍,近期,他们已经邀请了北京、上海和本地的博物馆建设、景观建筑和文化历史的专家学者到现场考察,研究修缮提升和陈展开放方案,将其发挥博物馆应有的文物展示和社会教育功能。

  延伸阅读

  唐至五代 扬州先后5次筑城

  据悉,唐五代时期,扬州先后有5次筑城之举。

  一是建中四年(783)淮南使陈少游筑城;二是乾符六年(879)淮南节度使高骈筑城;三是五代初期吴王杨行密筑城;四、五两次是五代末期韩令坤和李重进先后筑城。

  陈少游筑城是在平乱之后,出于战争的需要,而仓促采取的应急措施。唐赵元一《奉天录》云:“时淮南节度使陈少游领卒戍于盱眙。闻难,即日还广陵,深沟高垒,缮甲完守。”所谓“深沟高垒”者,当即“挖土为濠,积土为城”之意也。这和考古发掘唐代沙土城垣,无论其时代或筑城方式何其相似,由此推知沙土城垣当即为陈少游筑城之遗迹。高骈筑城据《旧唐书高骈传达室》是“缮完城垒”。高骈是筑城老手,对筑城有相当造诣,在其任职西川时“创筑罗城”,即因“蜀土散恶”,扬州蜀冈之下为沙土地,亦属“土散恶”,“骈至淮南,缮完城垒”,外加砖包墙,驾轻就熟。况且发现晚唐砖包墙铭文砖中,有关地名类铭文就有“楚州、常州、庐州、歙州、宣州、洪州、池州”,足见修筑扬州唐城动用财力、人力之广,也已突破了淮南道权力范围,这同高骈出镇淮南,唐王朝予以“进位检校司徒、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兵马都统盐铁转运使”的身份是符合的,据《桂苑笔耕集》记载,高骈在扬州还修筑了“羊马城”——一种类似于瓮城形制的军事设施。据此,晚于沙土城垣的晚唐瓮城马面,当是高骈“缮完城垒”所致。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