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第安艺术家的内蒙古之行:中美民族文化的一次相遇

2015年04月30日 1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30日电 题:印第安艺术家的内蒙古之行:中美民族文化的一次相遇

  作者:乌瑶

  “来到内蒙古,发现蒙古族有很多与我们的民族文化相似的地方。说不定千百年前我们还是一个民族呢。”年轻的印第安艺术家维恩西拉斯调侃道。

  凯文·洛克和弗洛伊德·维恩西拉斯是美国的原住民艺术家。凯文来自名为拉科塔和阿尼什纳比的美洲原住民部落,擅长长笛吹奏、传统舞蹈和故事讲述;维恩西拉斯来自梅诺米尼和奥内达部落,虽然自小生活在城市,但身边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他学会了唱歌和打鼓,现在他还是一个优秀的舞者。

  凯文和维恩西拉斯自4月18日起在内蒙古进行走访交流,今天是行程最后一天。这些天通过一次次的座谈、展示、交流和观摩,他们既感受到以蒙元文化为主的内蒙古风情,也把自己对印第安文化的理解带给内蒙古。同时,通过一次次对印第安文化的讲述,这次内蒙古之行也成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又一次感悟历程。

  “我们的本土文化中没有‘艺术’这个词,因为你无法将艺术与日常生活分离开来。”在与当地高校的座谈过程中,兴起的凯文拿起笛子,张口就唱。

  “唱歌跳舞都是最自然原始的反应。我的叔叔曾经告诉我,如果你不通过唱歌或跳舞来表达自己,你的情绪也会不好,你的灵魂也将变冷。”凯文如是说道。

  “我们致力于将不同的美国文化展现给世人。这其中有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文化叫做印第安,与蒙古族文化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我们希望让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让艺术家们有相互交流了解的好机会。”作为幕后,美国中西部艺术联盟项目经理斯特凡告诉记者,联盟每年都会请很多美国艺术家们来中国,也会请中国不同地方的艺术家们去美国。“这就像是友谊在流动,一些人来,一些人去。”

  “游牧民族嘛,都生活在那种大自然的原始状态里。大自然与生活息息相通,当然很多地方会很相似。”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陈凤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与印第安艺术家的交流,感觉好多印第安的民俗文化与蒙古族文化有些像。

  “像反映在传统民歌里,两者的曲调、节奏,还有歌曲中描写风雨雪等自然环境、神话的故事情节、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等,很是一样。而且在这个状态下,蒙古族和印第安一样,乐器都比较原始。”

  “你的鼓,很像我们蒙古族萨满在仪式时用的鼓。”一个蒙古族小伙子指着维恩西拉斯的手鼓认真地说。

  与蒙古族文化一样,印第安文化也存在着传承的困扰。“当下的美国印第安人,要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代社会,一个是传统的世界。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我们也有很强的危机感。当然有危机感才会有行动。”维恩西拉斯的话让不少蒙古族产生共鸣。维恩西拉斯继续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虽然有冲突,但同样也有促进。比如说现在就有很多APP应用来帮助小孩子学习传统印第安文字。“这包含了很多希望在里面。”

  同样在文化保护上,内蒙古也做了很多工作。陈凤兰告诉记者,目前高校作为文化引领者,已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并从教育等方面尝试进行传承。

  说起文化交融,凯文并不担心。“未来的人们将越来越国际化,不同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给世界的礼物,这是组成美好世界的一部分。像这次,我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和经历也是包容和接受的。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本民族,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全球化的人。”

  “我们想亲自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而不是让别人来讲述我们的民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来这里的原因。”随行的翻译是内蒙大学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凯文的这句话让他很受感动。

  “艺术是最好的传递方式,特别是传统艺术。因为这是祖先传下来的希望。”凯文如是说道。(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