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导游骂人,应该谴责更要反思

2015年05月04日 11:18 来源:渤海早报  参与互动()

  吴龙贵

  有游客通过微信视频曝料称,在西双版纳旅游时,有导游因部分游客消费金额低或有的游客没有消费,向游客大发怒火:“你们的良心和道德在哪里?”目前,当事导游已被吊销导游证,旅行社被停业整顿。(据央视5月3日报道)

  “你们的良心和道德在哪里?”放在任何一种语境里,这都是分量非常重的一句话,以至于如果你只看到这句话,还以为游客做出了什么大逆不道、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让导游这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可事实真相不过是游客消费少。或许正因为如此,当一个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向服务对象大声说出这句话时,很具有一种荒诞的意味。

  在这位导游看来,所谓良心,就是建立在别人痛苦自己获利的基础上,简单点说这个“良心逻辑”就是,你的良心指数必须与我的回扣数量成正比。问题是,你的职业良心呢?你所代表的整个旅游行业的业界良心呢?没有一条法律法规规定,游客必须在旅游途中到指定商店购物,并且必须购满一定的数额,才能享受相应的服务。良心标准被颠覆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行业生态的低质化以及行业价值观的沦陷。

  强制购物,大概算是如今旅游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盈利性最强的一个“服务”项目了,而由此引发的旅游纠纷也最为多见。但是行业潜规则显然不能成为无视职业底线的理由。尤其是对旅游大省云南来说,发生这样的事,不能不好好探究一下其生成机理,以及治本之策。

  微信视频曝光后,云南旅游执法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做出处理决定。但笔者觉得,这种“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治理还远远不够。毕竟,类似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如果每一次都只是就事论事的个案处理,并不足以挽回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导游指着游客的鼻子呵斥,“你们的良心和道德在哪里”,表面看,是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问题,实际上是各种成因叠加的结果。比如说旅游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市场过度饱和,从而导致盈利模式单一,且盈利水平低下,生存压力下,既容易滋生灰色地带,也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现在很多旅行社都以明显低于成本的报价吸引消费者,然后再从强制购物来“找补”。

  再比如,旅游行业尚未建立一个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收入两极分化,处于利益链最低端的导游群体无法获得与其劳动相匹配的合理收入,只好以“打劫”游客的方式来创收。利益分配的失衡,会直接导致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和专业素养的下降。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