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苏联战机1937年中国迎击日寇 首位阵亡烈士24岁

2015年05月08日 08:0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南京文史专家披露“苏联援华抗日航空首战”史料

  确定苏联战机1937年迎击日寇 首位阵亡烈士24岁

  抗战初期,在英、美等国对中日战争还采取中立立场的时候,苏联是第一个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共有1000多架飞机、2000余名飞行员与中国一起抗击日本,超过200名苏联飞行员血洒中国长空。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南京市文史专家发布了他们最新发现的“苏联援华抗日航空首战”史料,还原了78年前发生在金陵城的这场空战。

  这些珍贵的史料,让人们了解到在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之前,还有这样一群“雄鹰”,早已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伟业之中。

  数字

  苏联是第一个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共有1000多架飞机、2000余名飞行员与中国一起抗击日本,超过200名苏联飞行员血洒中国长空。

  历史回眸

  日寇首遇苏战机:

  “从未见过的型号,火力强大”

  1937年11月22日,南京,天刚放晴。已经被日军多次空袭过的南京内城到处是残垣断壁,而刚刚进行的淞沪会战,虽然重创了日军的进攻,却也让中国空军损失惨重。

  此时的上海已经陷落,日军大举向南京逼近。失去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以大无畏的牺牲死守每一个要塞,更急切地等待着空中支援。

  绝望中,数架伊-16战斗机飞临南京上空,立即投入了对日空战。包括英美及日本国内的新闻媒体对苏联援华空战的新闻报道,都立体呈现了半个世纪前的这场“金陵空战”的壮烈。1937年11月22日,日本《朝日新闻》在上海特派员发出的新闻电讯记述,连续多天下雨之后,22日这天放晴,日军海军航空兵出动空袭南京,在南京上空受“从没有见过的型号”的战斗机阻击,遇到的战斗机造型是“低翼单叶、缩进去的滑轮”,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苏军战机的凶猛火力让已经在中国领空骄横跋扈惯了的日机一时难以招架,狼狈逃窜。

  就11月22日的南京空战一事,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夕刊)》1937年11月24日刊登了题为《判明被我军击破的敌机是新来的苏联飞机,已确定其飞行员也一起参战》的新闻,从日军的情报视角佐证了1937年11月22日南京上空的伊-16战斗机是苏联飞行员驾驶的。

  该新闻录自日军“舰队报道部”于上海在11月23日“午间十一时发表”的消息。消息之中明确指出依据其内线消息,确定有11名苏联飞行员到南京参战了。

  1937年11月22日英国路透社的电讯记载,在南京空战里“击落日机一架”。当天,美国《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也发出了报道《苏联飞机保卫南京》。

  近日,南京文史专家发布了他们最新发现的“苏联援华抗日航空首战”史料,让这场半个多世纪前的空战再度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南京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称,在苏联科学东方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俄文回忆录《在中国的天空(1937-1940)》一书中,曾在南京上空作战、后任苏联空军少将的普罗科菲耶夫写道:“1937年11月22日在南京的空战,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到中国后首次投入战斗。”

  专家分析

  对比“飞虎队”:

  “作用同样重要,但苏联更低调”

  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李继锋表示,对比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显得非常低调。

  李继锋介绍,“飞虎队”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国花钱请来帮忙的,而苏联的志愿队则是苏联政府委派的,都是现役军人,而且还提供信用贷款等方式援助中国。

  史料记载,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二天,蒋介石政府就向苏联驻华大使递交军火供给协议的草案:要求苏联在一个月内向中国提供350架飞机、200辆坦克和236门大炮,同时还要向中国派遣苏联飞行员、航空技师、炮兵和坦克手,以训练中国军事人员。中苏之间很快达成了贷款和军火销售协定。苏联分三期向中国贷款2.5亿美元。

  在中国亟须补充的空军方面,苏联把自己空军的当家机型给送来了,其中尤以伊-15(外号“黄莺”)和伊-16(外号“燕子”)最为突出。除了先进的飞机,苏联还同时派来了优秀的飞行员。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在1937年9月接到了命令,要求召集最好的志愿飞行员,向中国派送战斗机和轰炸机。

  这些人名义上是“志愿飞行员”,实际上完全是以军事命令的形式抽调,这些飞行员来自苏联各地,多为经验比较丰富的飞行员,其中还有一些空军试飞员。这对抗战初期的中国空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中苏并肩抗日首位阵亡烈士身份确认

  24岁中尉涅日丹诺夫

  综合新华社南京5月7日电、广州日报记者贺涵甫

  研究人员7日向记者证实,近日通过中俄美日四国档案考证发现的苏联援华航空队首位阵亡烈士涅日丹诺夫的身份已获得确认,江苏省有关部门日前在烈士家乡俄罗斯伊尔比特寻访到烈士档案和照片。据透露,今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均将对包括他在内的苏联烈士进行专题纪念。

  南京档案和地方志部门近期开展南京地区抗战地情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还原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1937年11月22日来华在南京上空打响首战的史实。南京市档案局还找到了一份1989年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向江苏省有关部门发来的南京空战阵亡烈士名单。

  “南京保卫战是史料记载苏联援华航空队最早参与的对日空战。这份名单清楚记载了在1937年11月至12月期间,曾有6位飞行员壮烈牺牲。”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王菡说,其中就包括1913年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斯克州伊尔比特市的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弗洛维奇空军中尉。档案记载他牺牲在1937年11月22日的南京对日空战中,是苏联援华航空队在战斗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据了解,根据这份档案,江苏省有关部门近日在俄罗斯伊尔比特市找到了涅日丹诺夫的档案和照片,进一步确认了他的身份。

  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李继锋说,以往被更多人熟知的,是抗战时期在中国牺牲的前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作为首个在南京上空牺牲的苏联援华飞行员,涅日丹诺夫的发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透露,为纪念苏联援华航空烈士,江苏省今年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也将对包括涅日丹诺夫在内的苏联援华航空烈士进行专题纪念。

  战后追思

  碧血染蓝天:

  英雄飞行员魂归长江

  重庆母子俩自愿守陵

  “这是苏联英雄飞行员库里申科的雕塑,他指挥的苏联远程轰炸机大队共在中国炸毁136架敌机”,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主任茆惠琴正在给前来凭吊的白俄罗斯外交官介绍馆内陈设的各种抗战实物和有史料记载的苏联抗日英雄事迹。

  位于南京钟山的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最近几天前来凭吊的人络绎不绝。“每年5月份,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都会来参观缅怀,其中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家居多。”茆惠琴说。

  库里申科在1937年第一批来到了中国。他带领的飞行大队是重型轰炸机大队,载弹量大,多用来执行战略轰炸任务。除此之外,库里申科还长期担任飞行教官,为中国培训了大批轰炸机驾驶员。

  1939年8月14日,库里申科率领重型轰炸机大队,首次空袭已经被日本占领的武汉,他们将重磅炸弹暴雨般倾泻在汉口日军机场上,将机场化为一片火海,当准备返回时,突然遇到日本机群。库里申科的飞机被日机击中发动机,他凭借高超的技术,用仅剩的一台发动机飞回四川上空。

  受伤的飞机摇摇欲坠,只能在长江江面迫降,机组其他人员均获救,唯有大队长库里申科最后一个脱离飞机时被江流卷走,牺牲时年仅36岁,安葬于中国。如今,在重庆,还有一对母子自愿为库里申科守陵。

  在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中央,库里申科的雕塑正对着一架抗战时中国空军战机的1:1模型,面前还摆放着游客留下的鲜花。

  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采取轮换形式,4年间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此外还有2000余人的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航空辅助人员,直至苏德战争全面爆发。此外,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还帮助中国建立了航空供应站和飞机修配厂,并在迪化、兰州等地设立航空学校和训练基地,为中国培训了近1万名相关技术人员。从南京到武汉、重庆、兰州、柳州……中国众多的城市上空,都留下了苏联飞行员与日军搏杀的英雄背影。

  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李继锋说,虽然苏联援助中国抗日也有自身利益的考量,比如通过中国顽强抗日来拖住日本入侵西伯利亚的脚步,但无论如何,“这一段蓝天碧血的历史,值得中国人永远缅怀。”

  历史不会忘记

  1937年11月22日

  11名苏联飞行员

  驾伊-16战斗机

  击落日机一架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通过查阅史料并研究,确认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于1937年11月22日在南京上空打响首次空战,11名苏联飞行员参战,击落一架日本飞机,一名24岁的苏联空军中尉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弗洛维奇在空战中阵亡。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贺涵甫(署名除外)

  苏联英雄飞行员库里申科

  1937年第一批来到中国

  指挥苏联远程轰炸机大队在中国炸毁136架敌机

  长期担任飞行教官,为中国培训大批轰炸机驾驶员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